膏壤雨泽足,寥天云缕收。
日暄风散之,禾黍绿如油。
池塘可容与,九夏成三秋。
芬递露丛花,响增瀑水流。
问穑步野塍,逐景弄扁舟。
稍慰望岁怀,诗思益纷投。
喜晴
膏壤雨泽足,寥天云缕收。
日暄风散之,禾黍绿如油。
池塘可容与,九夏成三秋。
芬递露丛花,响增瀑水流。
问穑步野塍,逐景弄扁舟。
稍慰望岁怀,诗思益纷投。
注释:
- 膏壤:肥沃的土壤,指土地肥沃。
- 雨泽:雨水,滋润万物。
- 寥天:广阔的天空,形容天气晴朗。
- 云缕:云彩,细长的云。
- 日暄:阳光温暖。
- 风散:风吹散,形容天气晴朗。
- 禾黍绿如油:形容庄稼长得茂盛,绿色油亮。
- 池塘可容与:池塘可以容纳人在其中悠闲地游动。
- 九夏成三秋:夏天炎热,秋天凉爽。
- 芬递:花香四溢。
- 响增:声音增加。
- 瀑水:瀑布,水流湍急。
- 问穑:询问农业劳动的情况。
- 野塍:田间小径。
- 逐景弄扁舟:追随自然景色,在小船中游玩。
译文:
肥沃的土地得到充足的雨水滋养,宽阔的天空和细密的云彩渐渐消散。阳光温暖,微风轻拂,庄稼茂盛绿油油如同涂抹了油彩。池塘里,人们可以悠闲自得地玩耍,夏天炎热而秋天凉爽交替。花香四溢,瀑布水流湍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询问农事,感受乡村的宁静,跟随自然的美景在小船中游玩,心中充满喜悦之情。这让我更加期待明年的丰收,思绪纷飞,创作灵感泉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江南乡村夏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追求。诗中的“膏壤雨泽足”形象地描绘了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特点,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接下来通过“寥天云缕收”展示了夏日天空的高远和云彩的轻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日暄风散之”和“禾黍绿如油”两句通过阳光和微风的描写,传达出夏日的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活力。紧接着,“池塘可容与”和“九夏成三秋”两句转换视角,从农田转移到了池塘边,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在诗的后半部分,“芬递露丛花”和“响增瀑水流”两联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自然景观的细节之中,通过花香和瀑流的声音,传递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最后两联,以“问穑步野塍”和“逐景弄扁舟”结束全诗,不仅表达了对农事的关注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