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逢重九,登高已有诗。
今朝陟高阁,仍是季秋时。
把菊作佳节,铺笺掞好辞。
泬寥天宇宽,襟带河山披。
依稀鸡犬声,掩映桑麻枝。
广陌嘶骄骑,朱楼飐酒旗。
谯邑既云富,何加曰教之。
寄语彼京兆,莫视传舍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圈出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理解其含义,最后进行概括。题中要求赏析的诗句是“广陌嘶骄骑,朱楼飐酒旗”,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市景图。“广陌”即宽广的道路,“嘶骄骑”即马儿在宽阔的道路上嘶叫奔跑;“朱楼”即红色楼房,“飐酒旗”即飘动的酒旗。这两句诗通过色彩对比,形象地表现了京城长安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欢快心情。
【答案】
译文:我马上遇到了重九节,登高已经有诗了。今天登上高高的楼,还是季秋的时候。用菊花来作佳节的应物,铺上宣纸写上美好的词句。辽阔的天空那么宽广,衣带河山披挂下来。鸡犬声隐约传来,隐隐约约桑麻枝的影子。大路上尘土飞扬的骏马嘶鸣奔驰,朱楼的酒旗在风中飘扬。谯县的富庶已经如此,为什么还要说教化不行?让我告诉那京兆尹,不要看传舍而把这里当作旅馆。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的景色与心情。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登高的时间和缘由:“马上逢重九,登高已有诗”,点明重阳时节已到,诗人已在途中作好了登高的诗篇。接着,诗人又写了他登高时所见所感。“今朝陟高阁,仍是季秋时。”这一句写出了他登高所见:依然是金秋时节。“把菊作佳节,铺笺掞好辞。”诗人以菊为节物,自喻,说自己以菊为节物,铺开信笺,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词章,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泬寥天宇宽,襟带河山披。”这两句写诗人眼中的天宇和河山。“泬寥”指天空空旷无云,“襟带河山披”则是指诗人身披着河山之袍。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依稀鸡犬声,掩映桑麻枝。”这句写诗人耳中所闻所见:稀疏的炊烟里隐约传来鸡鸣狗吠之声,绿荫下桑麻之间,农人正忙着采撷。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都渲染了一种丰收的景象。“广陌嘶骄骑,朱楼飐酒旗。”这两句写长安城的景象。“广陌”指宽敞的大街,“朱楼”指红色的楼台。诗人骑马驰过了长安城的大街,只见楼台之上,飘动着旌旗。“谯邑既云富,何加曰教之。”“谯邑”,指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诗人在谯邑看到此地已是富饶繁华,却仍说教化不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和忧虑。“寄语彼京兆,莫视传舍为。”这两句是诗人对京都长安官员们的劝诫。意思是告诫那些在京任职的官员们,不要像驿站中的驿卒一样只顾自己的安逸享乐,忘记了自己应该肩负的教化职责。全诗语言简练,层次井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