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慕才华,研精味辞藻。
微言探月窟,逸兴横云表。
措思每废餐,兀兀忘昏晓。
虽云俗虑无,却被诗魔扰。
至理在目前,弃而求深窈。
旷荡无所归,怅怅盈怀抱。
近读文公书,习气从兹扫。
因知九仞山,一篑功不少。
作此聊自讼,讵足云见道。

【注释】

少时(年少的时候):年轻时。

慕才华:羡慕才华。

精味辞藻:深入品味词藻的韵味。

微言探月窟:用隐晦的语言探索宇宙的奥秘。

逸兴横云表:放荡的兴致高扬到云霄之上。

措思:思考。

兀兀:形容专心致志,不知疲倦。

俗虑无:没有世俗的念头。

被诗魔扰:被写诗的诱惑所扰乱。

至理在目前:最重要的道理就在面前。

弃而求深窈:舍弃追求深邃的道理。

旷荡无所归:心胸宽广却无所依托。

怅怅盈怀抱:满怀惆怅。

近读文公书:最近读了《大学》。

习气从兹扫:摒弃了旧习。

九仞山:比喻文章的高大,如同九仞高的山。

一篑功:指完成一件大事需要一筐土的力量。

作此聊自讼:写下这首诗来自我反省。

讵足云见道:这怎么够得上说能够领悟大道?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晚年对自己诗歌创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作品。

首联两句“少时慕才华,研精味辞藻”,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诗词,对诗词艺术的迷恋之情。“研精”二字,写出了学习的刻苦,“味”字写出了学习的兴趣。

颔联两句“微言探月窟,逸兴横云表”,写学习诗词后,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像探索月宫一样探索到更深层次的道理,也可以像云中飞鸟一样遨游于天地间。

颈联两句“措思每废餐,兀兀忘昏晓”,进一步说明自己学习诗词达到了废寝忘食,废寝达旦的程度,可见其痴迷之状。“兀兀”二字,表现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程度以及沉迷其中的状态。“忘昏晓”表明了作者对诗词艺术的痴迷程度。

尾联两句“虽云俗虑无,却被诗魔扰”,写虽然摆脱了世俗的困扰,但是诗词中的“魔”还是不断地骚扰着自己。“诗魔”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对诗词艺术无法割舍、深陷其中的状况。

整首诗通过写自己学习诗词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于诗词艺术的喜爱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世俗束缚,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