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
秃毫特写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
譬如壮士头可断,古心劲节焉肯毁。
磕敲应作青铜声,虚堂谡谡寒涛起。

苏轼的《偃松图》是一首咏物诗。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松树的形象,赞美了松树的坚韧、刚正不屈的品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
    注释:东坡先生(苏轼)为人倔强,其性格与禅宗中的修行者相似。在这里,”画禅”指的是绘画中蕴含的禅宗意境,而”笔阵”则是指绘画技巧的运用。

  2. 秃毫特写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
    注释:诗人用“秃毫”来比喻自己的书法技艺,“特写”则指细致描绘。老松树枝条弯曲,但生命力旺盛,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3. 譬如壮士头可断,古心劲节焉肯毁。
    注释:这里以“壮士头可断”来形容松树的坚强,即使是身体的一部分被破坏,它依然保持完整。而“古心劲节”则是指松树的古老本性和坚定的意志,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放弃或屈服。

  4. 磕敲应作青铜声,虚堂谡谡寒涛起。
    注释:当松树受到敲打时,它的声响如同古老的青铜器一样清脆;在空旷的大厅里,松树的声音回荡如同寒风中的波涛翻滚。这些形象化的描述增强了松树坚韧不屈的象征意义。

苏轼的《偃松图》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赞美了它的坚韧不屈、刚正不屈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格的坚守和对生活的执着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