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初。
从来称晚达,差未负眈书。
方藉通元笔,胡悬韦孟车。
其如感风木,暂许返林闾。
南国欣归陆,东门漫拟疏。
江乡春兴懒,能不忆金除。

【注释】

  1. 淳风挹古初:淳厚的风尚,继承了古代的风气。挹(yì):吸取、继承。
  2. 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即自古以来。
  3. 晚达:晚成,指德潜晚年得志,有成就。
  4. 差(chāi):差遣、派遣。负:辜负、不称。眈书:专心致志读书。
  5. 通元笔:用《周易》中的“通变”原理来比喻学问深奥。胡悬韦孟车:以《汉书·儒林传》中的典故来比喻学问博大精深。
  6. 感风木:因思念父母而悲伤欲绝。感:触动。风木:本指父母,这里代指父母。
  7. 返林闾:回到乡里。返:回到。林:指家乡。闾:里巷。
  8. 南国欣归陆:在南国的家乡高兴归来。南国:指家乡在南方地区。陆:指陆地、乡村。
  9. 东门漫拟疏:在东边的城门随意漫步。漫:随便;漫拟:随意漫步。
  10. 江乡春兴懒:在江南乡村春天时兴致索然,懒得出游。江乡:泛指江南乡村。春兴:春天的游览、游春。
  11. 金除:京城中的官署。除,官署。
    【赏析】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提倡诗学研究,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传统,反对盲目模仿和刻意雕琢,主张“浑厚”、“醇雅”。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德潜的一首赠诗。全诗以送别为题,但并未直接抒发离别之情,而是通过赞美友人德潜的成就和品德,以及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委婉地表达了惜别之意。
    首联“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初。”诗人首先称赞了德潜的品质和成就。德潜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深厚学术造诣的人,他的学问深邃广博,能够汲取古代文化精髓。这里的“淳风”一词既指德潜的人品,也暗指他所倡导的淳朴、敦厚的学术风气。诗人通过对德潜的赞誉,表达了对他深厚的敬爱之情。
    颔联“从来称晚达,差未负眈书。”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德潜的学识和才能。诗人指出,德潜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晚辈,而且他也没有辜负过自己一心向学的决心。这里的“晚达”意味着德潜在一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学者。而“差未负眈书”则强调了德潜在学习上的勤奋努力,没有辜负过自己的求学之志。
    颈联“方藉通元笔,胡悬韦孟车。”这两句则是对德潜学识渊博的赞美之词。诗人通过“通元笔”和“韦孟车”这两个典故,来形容德潜的学识如天工开物,无所不包,无所不精。这里的“通元”指的是《周易》中的“变通”之道,象征着德潜的学问深不可测;而“韦孟车”则是指汉代韦孟所作的《讽谏诗》,其中“吾闻二子辞,安知此车牛?”这句话表明韦孟认为孔子的学问已经达到了极致,而德潜的学问更是超越孔子,如同韦孟的车一般驰骋自如。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赞美了德潜的学问之深、见识之广。
    尾联“其如感风木,暂许返林闾。”这两句则是对德潜的祝福和期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德潜的关心和祝福。虽然德潜才华横溢,但他却常常因为思念家乡而感到悲痛,所以诗人希望他能早日回到故乡,享受亲人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这里的“感风木”指的是德潜因思念家乡而感到悲伤,无法自拔;“返林闾”则是希望德潜能够早日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
    整首诗通过对德潜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期盼。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沈德潜的诗学思想,即诗歌创作要继承传统,反对盲目模仿和刻意雕琢,主张“浑厚”、“醇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