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研摩久,瑶编拜受新。
圣踪垂奕祀,嘉礼值兹辰。
旭暖旗常影,风和殿陛春。
祗迎钦陟降,捧读切遵循。
缅想无为治,还同造物仁。
步趋长有志,頫首望前尘。
【注】《十二月十一日恭受皇考实录圣训礼成升殿受贺感成近体六韵》: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755年12月13日)接受父亲唐玄宗的遗训时写的,当时他正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金管研摩久:用金管研磨已久,形容时间久远。
瑶编拜受新:用美玉编的书册恭敬地接受。指唐玄宗给儿子传授治国之道。
垂奕祀:垂,延续;奕祀,大祭祀。指皇帝祭祀天地。
值兹辰:值,遇到;兹,这个;辰,时光、岁月。指在这一年的时光中。
旭暖旗常影:太阳温暖,旗帜的影子长。比喻国家强盛。
风和殿陛春:风和,气象温和;殿陛,宫殿的台阶。指春天来临时,天气温和。
祗迎钦陟降,捧读切遵循:只,只是,敬;祗,恭敬;陟降,皇帝的升降。指恭敬地迎接皇帝的莅临。
缅想无为治,还同造物仁:缅,思念;想,思考;无为,不干预自然规律;治,治理;还,还是;造物,自然万物;仁,仁慈。指怀念父亲的治理之道,与自然的恩泽一样仁慈。
步趋长有志,頫首望前尘:步趋,步行向前;长,长久;有志,立志;俯首,低头;望,望着;前尘,前面的尘土。指一直怀有这样的志向,低头望着前面的道路。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755年12月13日)接受父亲唐玄宗的遗训时写的。当时他正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全诗四联,每联八句,共三十二句。第一联写受教之久、授书之重。颔联写天子祭祀天地以祈福国安康。颈联写春光明媚、气候宜人。尾联写瞻仰父皇遗教、心怀崇敬之情。全诗表达了对父皇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作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此诗首联写“受教之久”和“授书之重”。首联中的“金管”,即金制的笔杆;“研摩”,即磨墨。这两句意思是:我长时间研究、琢磨这把金制笔,是为了恭敬地接受父亲的教诲。颔联写天子祭祀天地以祈福国安康。“垂奕祀”意为延续帝王祭祀的盛大典礼;“嘉礼”指喜庆的礼仪。这两句意思是:皇帝举行隆重的祭祀,祈求国家安宁吉祥。颈联写春光明媚、气候宜人。“旭暖”意为初升的阳光温暖;“风和”意为春风柔和。这两句意思是:太阳升起后,照耀着长长的旗帜影子;春风拂面时,宫殿台阶上春意盎然。尾联写瞻仰父皇遗教、心怀崇敬之情。“祗迎”意为恭敬地迎接;“遵”意为遵守、遵循。这两句意思是:恭敬地迎接皇帝莅临,恭敬地阅读并遵循他的旨意。最后一句“缅想无为治,还同造物仁”,表达自己怀有这样的志向,低头望着前面的道路。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