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色西来蔚似东,陇乾觉略有尘蒙。
问知沾未一犁土,为望泽殷方寸衷。
何地非民非稼穑,祈年是慎是初终。
大房山作英英矣,好雨应资绿野芃。
麦色
麦色西来蔚似东,陇干觉略有尘蒙。
问知沾未一犁土,为望泽殷方寸衷。
注释:
- 麦色:指麦子的颜色。
- “西来”:从西边而来,这里可能是指麦收时节从西边运到东边的场景。
- “蔚似东”:形容麦子颜色鲜明、浓重,仿佛是从东方来的。
- “陇干”: 泛指田野的干裂。
- “尘蒙”:尘土飞扬。
- “问知沾未”:询问是否已经将麦子收割。
- “一犁土”:指用犁翻起的土。
- “方寸衷”:内心,指自己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麦收季节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麦田的颜色和泥土的状态,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力的蓬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收获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
“麦色”两句描绘了麦田的美景。诗人用“蔚似东”形容麦田的颜色鲜艳明亮,如同从东方传来的一样;而“陇干”则暗示着田野已经变得干裂。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营造出一种丰收的氛围。
“问知沾未”两句则转向对农业劳动的描写。诗人询问收割是否已经完成,以及农民们对丰收的喜悦心情。这里的“沾未”既指收割的动作,也暗含了对农民辛苦付出的赞美。
第三句:“为望泽殷方寸衷。”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在农耕社会中,土地是生命之源,因此收获意味着希望和生机。诗人通过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一句:“何地非民非稼穑?祈年是慎是初终。”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这里的“何地非民非稼穑?”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和农民的赞美和尊重;而“祈年是慎是初终”则表达了对丰收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通过对麦收季节景象的描述和对农业劳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