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战曾轻兵法常,绍兴亦委设施方。
操戈不谓兴张俊,纳币终成去李光。
何事书生叩马首,遂教名将饮鱼肠。
至今人恨分尸桧,宰树馀杭万古芳。
岳武穆祠
阵战曾轻兵法常,绍兴亦委设施方。
操戈不谓兴张俊,纳币终成去李光。
何事书生叩马首,遂教名将饮鱼肠。
至今人恨分尸桧,宰树馀杭万古芳。
译文:
在战场上曾经轻视兵法的常规运用,
在绍兴也委派了相应的措施。
手持戈矛不曾想到要振兴张俊,
接受贿赂最终离开了李光。
为什么那些书生要向将军叩马首问安,
最终却让名将饮下鱼肠剑。
至今人们都怨恨杀害了秦桧,
在余杭留下了一片万古芳草的地方。
注释:
这首诗是岳武穆祠的诗句,描述了岳飞在战场上的英勇和他对权力斗争的无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岳飞的敬佩和对他的悲剧命运的感叹。
明万历十年(1582年),泰州兵备副使舒大猷以原泰山祠改建而成,奉祀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一生忠诚于朝廷,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屡受排挤。诗人通过描绘他的塑像、手迹碑刻等文物,展示了岳飞的伟大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诗中的“何事书生叩马首”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书生阶层的讽刺。诗人认为书生们应该为国家出力,而不是在背后议论纷纷。而“遂教名将饮鱼肠”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岳飞悲惨结局的同情和惋惜。
诗中提到的“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及诸宗室逃至泰州,随后渡江避于杭州”是指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那个时代历史变迁的关注和感慨。
诗中还提到了“宰树馀杭万古芳”,这里的“宰树”指的是秦桧被杀后被挖出的树木,而“余杭”则是秦桧被杀的地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秦桧的痛恨和对岳飞的赞美。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