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非劳一矢加,仰流鳞集不辞遐。
乌孙归去新蒙号,觻得频来共拜嘉。
开宴旋当赉黼黻,扈围先此赐骃騢。
朝家狝狩应教预,慢拟长杨事大夸。
【注释】
①驻跸:帝王出行时暂住,称“跸”。兴安:地名。绰罗斯台吉:指元朝的皇帝。噶尔藏多尔济等:蒙古族首领。谒:拜见。诗以纪事:用诗歌记述这次会见的事情。
②定远:地名。非劳一矢:不是靠武力就能平定。加:助词,无义。仰流鳞集:比喻百姓像水一样汇聚到朝廷。不辞遐:不怕远离家乡。
③乌孙:古国名,今新疆北部。归去新蒙号:指乌孙人又回到了新的封号。觻得:西域国名。频来共拜嘉:指西域使者频频来到京城,向朝廷进贡。
④开宴旋当赉黼黻(fǔ fú):宴会开始时,赏赐衣服。黼黻:古代礼服上绣有斧纹和斧形花纹的衣料。赉:赐予。
⑤扈(hù)围:护卫军队。先此赐骃騢(yín huī):事先赏赐骏马。騢(wěi):良马。
⑥朝家:朝廷。应教预:应当有所准备。长杨:汉代宫苑名。事大夸:夸示大国威风。事,通“示”,夸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奉命出使外藩时所作的,内容是描写他出使蒙古、会见元世祖忽必烈的情景。
第一句:“定远非劳一矢加”,意思是说平定远方并非靠武力就可以做到。这是对忽必烈的赞颂,也是全诗的主题思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忽必烈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仰流鳞集不辞遐。”意思是说百姓们纷纷前来投奔,他们不怕远离家乡,只求能够得到朝廷的庇护。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全诗的核心内容。
第三句:“乌孙归去新蒙号,觻得频来共拜嘉。”意思是说乌孙人又回到了新的封号,西域使者频频来到京城,向朝廷进贡。这是对当时外交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全诗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句:“开宴旋当赉黼黻,扈围先此赐骃騢。”意思是说宴会开始时,赏赐衣服;事先赏赐骏马。这是对忽必烈的恩宠与厚待的描绘,也是全诗的高潮部分。
最后一句:“朝家狝狩应教预,慢拟长杨事大夸。”意思是说朝廷举行狩猎活动应当有所准备,我打算效仿汉代的长杨宫举行狩猎以示大国之威。这是对忽必烈的赞美与期待,也是全诗的结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