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瑶峰未眺登,叠林绿欲隐崚嶒。
飞杨白絮定何谓,飘堕红英有底能。
渐入清和山意静,预期甘雨我忧仍。
当前那似昆明水,万象虚涵万顷澄。
暮春万寿山
几日瑶峰未眺登,叠林绿欲隐崚嶒。
飞杨白絮定何谓,飘堕红英有底能。
渐入清和山意静,预期甘雨我忧仍。
当前那似昆明水,万象虚涵万顷澄。
注释:
- 暮春万寿山:描绘了万寿山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欣赏。
- 几日瑶峰未眺登:瑶峰:指美丽的山峰,这里泛指万寿山上的山峰。眺登:远望。
- 叠林绿欲隐崚嶒(léng cēn):形容万寿山的林木层层叠叠,绿得发亮,似乎要隐没在山石之间。崚嶒:不平的岩石,形容山势险峻。
- 飞杨白絮定何谓:飞杨:飘荡的柳絮;白絮:白色的柳絮。飞杨白絮:指飘洒在空中的柳絮。
- 飘堕红英有底能:飘堕:飘落。红英:红色的花朵。底:什么。飘落的红花瓣是什么力量让它飘落?
- 渐入清和山意静:逐渐进入宁静、清新的境界。清和:清爽和煦,这里指大自然的气息。山意静:山林中的意境变得宁静。
- 预期甘雨我忧仍:预期:希望、盼望。甘雨:甘美的雨水,这里比喻及时的雨露,滋润万物。忧仍:忧虑依旧。
- 当前那似昆明水,万象虚涵万顷澄:当前:此时此刻。昆明水:昆明湖的水,这里比喻万寿山上的湖水。万象虚涵万顷澄:形容万寿山上的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仙境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万寿山》一诗的首联。全诗通过对万寿山的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首联“几日瑶峰未眺登,叠林绿欲隐崚嶒。”描述了诗人数日未见万寿山之景,心中充满期待。叠林绿:形容万寿山上的林木层层叠叠,绿色盎然。绿欲隐崚嶒:绿色的树木仿佛要隐没在山石之间,给人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描绘万寿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颔联“飞杨白絮定何谓,飘堕红英有底能。”继续描述万寿山的自然景观,但此时转向了万寿山的花海。飞杨白絮:指飘荡在空中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飘堕红英:指落在地上的红色花朵,象征着生命的绽放。这两句通过描绘万寿山上的花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之美的敬畏之情。
颈联“渐入清和山意静,预期甘雨我忧仍。”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渐入清和山意静:逐渐进入宁静、清新的境界。清和:清爽和煦,这里指大自然的气息。山意静:山林中的意境变得宁静。预期甘雨我忧仍:期望着及时的雨露滋养万物,然而我却仍然忧虑。这两句通过描述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尾联“当前那似昆明水,万象虚涵万顷澄。”以昆明湖的水作为比喻,形容万寿山的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仙境一般。当前:此时此刻。那似昆明水:将万寿山的湖水与昆明湖相比,强调其美丽壮观。万象虚涵万顷澄:形容万寿山的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仙境一般。这两句通过对万寿山湖水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万寿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自然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