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梢𨄻迤历郊原,遗迹千秋尚可论。
垢市刘生诚独善,椒山杨氏信长存。
百年人物风犹励,几社诗书教共敦。
我有君师交责者,愧无德化遍黎元。

【注释】

鸣梢𨄻(ǐ)迤历郊原:鸣梢𨄻,一种鸟名。鸣梢𨄻逶迤曲折地飞过郊野的原野。遗迹(yí):指古迹。千秋:千载。垢市(ɡòu shì)刘生:即刘克庄。宋代诗人,曾任礼部员外郎、左侍郎兼直学士院等职。他为人正直敢谏,曾为宋孝宗、光宗两代皇帝作过宰相。独善(dú shàn):指一个人在道德上能自我修养而达到完善的境地。长存:长久存在。百年人物:泛指历代有影响的人物。风犹励:犹“风尚”,指风尚、风气。几社:南宋文士社团,以抗金复国为共同的政治目标。诗书教共敦:敦,推崇,重视。指重视和提倡诗书教育。交责者:指朋友间的相互责任,即互相督促,互相要求。愧无德化遍黎元:惭愧我未能使德化普及于天下百姓。黎元,指百姓。

赏析:

《过容城》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的一首七古。诗中作者追忆了宋代名臣刘克庄的生平事迹,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不能使德化普及于天下百姓的遗憾。

首联:“鸣梢𨄻迤历郊原,遗迹千秋尚可论。”

“鸣梢𨄻迤历郊原”:鸣梢𨄻,即鸣鸊鶒,是一种鸟类,其叫声如同“啾啾”,因此被称为“鸣梢”。它蜿蜒飞行于郊野的原野之上。鸣梢𨄻迤历郊原,描绘出一幅鸣梢𨄻飞翔于郊原之上的生动画面,形象地表现了鸣梢𨄻飞行的悠扬、轻盈。

“遗迹千秋尚可论”:指刘克庄留下的遗物或事迹,经过千年的岁月,仍值得人们来探讨。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刘克庄的深深怀念之情,也寄托了对历史的评价和思考。

颔联:“垢市刘生诚独善,椒山杨氏信长存。”

“垢市”:指刘克庄所居之地,即今天的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内一带。垢市刘生:指的是刘克庄,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独善”:指一个人在道德上能自我修养而达到完善的境地。这一句赞扬了刘克庄在道德上追求完美的决心,也体现了他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椒山”:指古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的墓地在今四川省彭州市郊外的“武侯墓”。这里用来比喻刘克庄的高尚品德。杨氏:指刘克庄的家族。信长存:指家族成员一直传承着优良的品质和精神,至今仍然存在。这一句表达了对刘克庄家族成员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对家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的愿望。

颈联:“百年人物风犹励,几社诗书教共敦。”

“百年人物”:指历代有影响的人物。这一句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影响力和价值,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怀念。

“风犹励”:指时代的风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仍然受到人们的赞赏。这一句表达了对时代风尚的珍视和传承,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期望。

“几社诗书教共敦”:指重视和推广诗书教育。这一句强调了诗书教育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教育的倡导和推动。

尾联:“我有君师交责者,愧无德化遍黎元。”

“君师”:指的是老师和朋友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交责”:指朋友间相互监督和督促。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的责任,也反映了他们对彼此的期待和要求。

“愧无德化遍黎元”:指自己未能使德化普及于天下百姓而感到惭愧。这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也表达了他对于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承诺和决心。

这首诗通过赞美刘克庄的高尚品质和优秀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怀念之情和对历史的评价思考。同时,通过对刘克庄家族成员的赞美和对诗书教育的倡导,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关注和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