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旭曈昽散曙寒,文华广殿会衣冠。
从来圣道通参赞,况复予衷企治安。
心所会时原自易,学惟行处始知难。
寄言鱼雅谈经侣,漫作崇儒故事观。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1句: 仲春经筵

  • “仲春”指的是农历二月,是春天的第二个月。
  • “经筵”是指帝王为讲授经史而设的场所,也泛指讲学之所。

第2句: 晴旭曈昽散曙寒,文华广殿会衣冠

  • “晴旭”即晴朗的早晨,“曈昽”形容晨光初现的景象。
  • “文华广殿”可能指的是皇家或官府的建筑,“文华”常用来形容宫殿的华丽和文化底蕴。
  • “会衣冠”意味着聚集着文武百官和士人。

第3句: 从来圣道通参赞,况复予衷企治安

  • “从来”表示自始至终,“圣道”指的是高尚的教义或道德准则。
  • “参赞”意为协助、辅佐,“予衷”代指皇帝本人的心志。
  • “企治安”则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第4句: 心所会时原自易,学惟行处始知难

  • “心所会时”指的是心之所向,“时”在这里可能指时机或时代。
  • “学惟行处”强调了学习与实际行动的关系。
  • “始知难”说明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学问的难度。

第5句: 寄言鱼雅谈经侣,漫作崇儒故事观

  • “寄言”意为转达他人的话语或意见。
  • “鱼”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或比喻,意指学者或儒家。
  • “崇儒故事观”意味着通过观察和学习儒家的经典和历史故事来弘扬儒家文化。

接下来是对整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仲春经筵”开篇,描绘了一幅皇家讲学的场景。接着,诗人回顾了自古以来圣贤之道的传播及其对国家的安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惟行处始知难”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学问的深刻含义。结尾处的“寄言鱼雅谈经侣,漫作崇儒故事观”,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学习和研究儒家经典来提升自身的修养,同时也希望这些知识和文化能够被广泛传播和继承。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皇家讲学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