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松径偶相过,一脉曹溪问若何。
首座真成粥饭罐,半庭徒负芙蓉窝。
鸟来梵网衔天果,籁入香林振玉柯。
不悟灯笼将露柱,阿难空祗夜伽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德寿寺禅房》。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花宫松径偶相过,一脉曹溪问若何。
- 花宫:这里可能是指寺院中的花园或庭院。松径:指的是寺院中由松树环绕的小道。偶相过:偶然相遇,相互经过。这里的“过”字表达了诗人偶然来到这处地方,与自然景观不期而遇的情景。
- 一脉曹溪问若何:曹溪是禅宗的重要发源地,此处询问如何通过禅宗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或解脱。
首座真成粥饭罐,半庭徒负芙蓉窝。
- 首座:在佛教寺院中,负责主持法会、讲经说法的僧人被称为“首座”,这里可能是指这位僧人的身份地位。粥饭罐:形容僧人生活清苦,如同一个盛着稀粥的大罐子。芙蓉窝:形容庭院里的荷花池,荷花盛开的样子像芙蓉(荷花)。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庭院的美丽景色。
鸟来梵网衔天果,籁入香林振玉柯。
- 梵网:佛教中的法网,这里可能指的是佛塔或其他与佛教有关的建筑。衔天果:鸟儿飞翔时嘴里叼着天上的果实,这里可能用来形容鸟儿的飞行景象。籁入香林振玉柯: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如同玉制的乐器,这里可能是形容风声在林间回荡,如同玉制乐器的声音。
不悟灯笼将露柱,阿难空祗夜伽陀。
- 灯笼:这里可能指的是灯笼或者照明的工具。将露柱:将露水滴到柱上,形容夜晚的清凉之感。阿难:佛教故事中的人物,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角色。空祗夜伽陀:指佛教经文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在寂静之中修行、感悟佛法的道理。这里的“空”字可能是强调佛教经文中对于内心清净、超越世俗的修行理念。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寺院内外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于禅宗修行、自然之美以及佛教经文的理解。整体而言,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