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巡游懈敕几,离宫独坐廑民依。
银檠犹待封章至,鸟路应迟驿骑飞。
风袅炉香移夜漏,月明虎帐正宵衣。
今秋稍解祈年虑,遍野黄云拥六騑。
【注释】
秉烛:拿着蜡烛。章奏:指上奏朝廷的公文。巡游:指皇帝出巡。离宫:离开京城的宫殿。独坐:孤独地坐着,形容忧国忧民之心。银檠(qíng):银制的台灯。封章:呈递奏文。鸟路:指驿站的路,因形如飞翔之鸟而得名。驿骑:驿路上的驿卒,这里代指皇上的使者。风袅(niǎo):风吹动的样子。炉香:指燃烧的香料。夜漏:指古代计时用具。月明:月光明亮。虎帐:将军帐幕,这里泛指朝廷。宵衣:穿朝服的意思。祈年:祈祷年景好。騑(fēi):马群。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当时作者任翰林学士兼史官,正在长安。这首诗是作者为宣宗起草《赦宥书》时所作,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秉烛待章奏未至”,点明题旨——秉烛待诏。诗人在深夜里持烛待报,说明其心情之焦虑和等待之殷切。这一“待”字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对朝廷政治的关心,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忧虑。
第二句“不为巡游懈敕几”,表明诗人虽身处闲居之中,却始终关心着国家大事,时刻准备为国家效力。这两句诗通过“秉烛待章奏未至”与“不为巡游懈敕几”两个形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勤政爱民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离宫独坐廑民依”,“离宫”即离开京城的宫殿,这里借指朝廷;“独坐”即孤独地坐着,形容忧国忧民之心;“民依”即百姓依赖之意。这三句话描绘了诗人在皇宫内孤独地坐着,忧心忡忡地为国家担忧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国忧民之情。
第四句“银檠犹待封章至”,“银檠”即银制的台灯;“封章”指呈递奏文。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里手持蜡烛,焦急地等待着朝廷传来的好消息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第五句“鸟路应迟驿骑飞”,“鸟路”即驿站的路,因其形如飞翔之鸟而得名;“驿骑”指驿路上的驿卒,这里代指皇上的使者。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等待消息时的紧张和焦虑,以及他对皇上使者归来的期望。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第六句“风袅炉香移夜漏”,“风袅”即风摇曳的样子;“炉香”指燃烧的香料;“夜漏”指古代计时用具。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等待消息时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第七句“月明虎帐正宵衣”,“月明”指月光明亮;“虎帐”即将军帐幕,这里泛指朝廷;“宵衣”指穿朝服的意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等待消息时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第八句“今秋稍解祈年虑”,“今秋”指现在;“祈年”即祈求年景好;“虑”指忧虑之意。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等待消息时的心情。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第九句“遍野黄云拥六騑”,“黄云”即黄色的云彩;“六騑”指六匹马。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等待消息时所看到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第十句“今秋稍解祈年虑,遍野黄云拥六騑”,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祝愿。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