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苑山桃发,早知春事归。
陌花虽觉未,节物岂相违。
幡不挂红树,犁争出绿畿。
经行多乐意,讵为赏芳菲。
【注释】御苑:皇帝的园林;山桃:指皇家园林里的山桃花;早知:早知道;陌花:田间路旁的花;觉:感觉;节物:节日之物;幡:旗帜,这里指插在树上的标志;犁:农具;绿畿:指耕田的地方;经行:行走经过;讵(jù):岂。
【赏析】这是一首咏时令节令的诗,写春初景象。
“御苑山桃发,早知春事归。”起笔先点明时令:春天来了。接着用“早知”二字点明自己早就知道春天来临了。“御苑山桃发”,是说皇宫里种着山桃花,到了这个时候,山桃花就开了。这一句写景,有层次感,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由大到小,由外而内,层层深入,层层推进。
“陌花虽觉未,节物岂相违?”“陌花”是指路边的花,“节物”是应节的东西。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路边的野花还没有开,但是各种应节物品都按时到来。”“陌花”,就是野花。“陌上花开”,本意是说在道路的两旁,田野间、山坡下,到处都长满了盛开的鲜花。然而,作者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借景物抒发感慨。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写春天来临后,自然界的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仔细体味,则不难看出,诗人的感慨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而是在感叹时光易逝,岁月蹉跎。因为春天来临之前,他已感到春天即将来临;现在春天真的来了,路边的野花却还未开放,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呢?所以,诗人紧接着便发出了“节物岂相违”的慨叹。
“幡不挂红树,犁争出绿畿。”这两句紧承上联而来,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春耕图。在这幅画面中,有两幅图画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幡不挂红树”;二是“犁争出绿畿”。前一句写的是农民们把一面面红色的彩旗挂在树上,用以标志他们耕作的位置。后一句中的“犁”,指的是耕地用的农具;“争”,即“竞”。这两句的意思大概是说:那些农人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将耕牛赶到绿油油的地里去耕田。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农人们的辛勤劳作,也写出了春天的繁忙气象。
“经行多乐意,讵为赏芳菲。”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经过这里,我的心情多么愉快啊!但既然已经到了这里,我又何必再去欣赏那些美丽的花草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恼。一方面,他对春天的到来充满喜悦;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有些多余。因为他已经来到这个地方,再去看那美丽的花草就显得多余。
此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农民们春耕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和某种失落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