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夫何日,今年忆去年。
摧兰恨难置,改火迅惊迁。
景迫清明节,尘生旧讲筵。
静安母子并,北望泪潸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768年的清明节写的。
译文:
今天的日期是什么,今年又忆起了去年。
我无法将摧花的悲伤放置,改火节气的来临让我惊慌失措。
景迫清明节,尘生旧讲筵。
静安母子并,北望泪潸然。
注释:
- 今日夫何日:今日是什么日子?这是诗人自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今年忆去年:今年我又想起了去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受。
- 摧兰恨难置:摧毁兰花的悲痛难以消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感到悔恨和痛苦。
- 改火迅惊迁:改火的季节迅速到来。这里可能是指春天的到来,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 景迫清明节:景象逼近清明节。这里的“景”可能是“光景”的意思,指的是时光或岁月的流逝。
- 尘生旧讲筵:灰尘落在了旧讲桌前。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场景,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场合看到或想象到的。
- 静安母子并:安静的母亲和孩子在一起。这里的“静安”可能是一个名字,而“母子”则表示家庭中的亲情。
- 北望泪潸然:向北望去,泪水潸然落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情感的流露和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清明时节所作,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回忆,反映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以及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通过对节日、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描述,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深情,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