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遥方过雨,意入更逢凉。
声是戛寒玉,境还生静香。
万竿笼日照,一线漏天光。
却羡山僧逸,坐消九夏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1. 目遥方过雨:眼睛望去,远方天空刚刚下过雨。”目遥”指的是视线远望,”方过雨”则表示刚刚过去一场雨。
  2. 意入更逢凉:内心感受,更加感受到一种清凉。”意入”意味着内心的体验,”更逢凉”是指感受到了更深一层的凉爽。
  3. 声是戛寒玉:声音像是敲击在寒冷的玉器上。这里的“玉”比喻了清澈、冷润的声音。
  4. 境还生静香:环境本身似乎散发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气息。”境”指的是周围环境或氛围,”生静香”形容这种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5. 万竿笼日照:万竿竹丛被阳光所笼罩。”万竿”指的是大量的竹子,”笼日照”描绘了阳光如同光罩一般覆盖在竹丛上。
  6. 一线漏天光:透过稀疏的竹叶,可以看到一线天光。”一线”用来形容光线非常细小,”漏天光”则描绘了光影透过竹叶的景象。
  7. 却羡山僧逸:相比之下,我羡慕山中的僧人能够自在闲适的生活。”却羡”表达了对山中人的向往,”逸”在这里有超然物外的意思。
  8. 坐消九夏长:坐下来度过漫长的夏日。”消”在这里有消磨、享受的意思,”九夏长”指的是漫长的夏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行宫八景之”竹凉处”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美。开头两句通过视觉和感觉的结合,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清新画面,为后文的意境铺垫。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通过声音、环境和心境的描述,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自然世界。最后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离喧嚣、追求自然与心灵自由的境界。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