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经千岁,无风籁自吟。
山峰标静体,波影净尘心。
听法浮潜鲤,忘机狎语禽。
十年过隙易,何以惜分阴。
静谧的禅院,岁月悠长的诗篇——解析《舟过万寿寺小憩禅院忆旧有作 其二》
诗句解读:
“樛木经千岁,无风籁自吟。”这句诗描述一株古老的树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即使没有风的吹拂,依然能发出自然的吟咏声。这象征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生命的顽强。
“山峰标静体,波影净尘心。”山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如同一位沉稳的长者,其身影在水面上的倒影也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嚣,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听法浮潜鲤,忘机狎语禽。”诗人通过聆听佛法的教义如水中游动的鲤鱼,和与鸟儿的亲密接触,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心态。
关键词解释:
- 樛木:指弯曲生长的树木,常用于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 无风:强调自然界的静谧美,以及内在力量的存在。
- 籁自吟:自然之声,无需人为添加,便已充满诗意。
- 山峰:自然界中的高耸之物,象征坚韧与高远的理想。
- 波影净尘心:水波映出的影像清澈见底,比喻心灵的纯净无暇。
- 浮潜鲤:描绘了水中生物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 忘机狎语禽:忘却世事烦扰,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乐趣。
- 听法:佛教术语,指听闻佛经教诲。
- 浮沉:形容心情或境遇的变化不定。
- 十年:时间的长度,暗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思考。
- 分阴:即光阴,指时间的流逝。
赏析:
《舟过万寿寺小憩禅院忆旧有作 其二》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宁静、超然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人以静穆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樛木千年不变、山峰静立水面、水波映照出的心灵净土等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一个关于时间、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诗句中的每一个词汇都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想。通过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是弘历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高峰,也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赞颂,以及对于内心平静与超脱世俗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