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荡跃龙桥,日夕千轮蹄。
先生挟书策,一月百过之。
康衢久闻谣,古道何坦夷。
有桥无病涉,劂功人未知。
朝从桥南来,暮从桥北去。
既去复何求,不忆来时路。
月在桥上头,水在桥左右。
水月自清新,行人总孤负。
贪夫逐利过,志士猎名骤。
笑予仅冯生,甘属众庶后。
江湖多风波,陵岳多嵯峨。
茧足嗟何归,不如守槃薖。
一丘我无依,守书如守陴。
但令一矢存,壁门宁易开。
为侠当尽狂,为儒当极腐。
龙跃吾何期,斯桥傥终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48句,每句7字,每句七个字,共四联八句,每联六个字。

第一联:

  • 释义:跃龙桥宽广而壮丽,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车轮在这里经过。
  • 注释:跃龙桥,即今河北石家庄市的赵州桥,建于隋代,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 赏析:此联以“跃龙”起兴,描绘了赵州桥的雄伟与壮观。

第二联:

  • 释义:先生手持书卷,每月都会多次路过这座桥。
  • 注释:先生,指贾岛。书卷,指《论语》。
  • 赏析:此联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古人智慧的尊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学问的重视。

第三联:

  • 释义:康衢(kāng qú)久闻谣,古道何坦夷。
  • 注释:康衢,平坦的道路。谣,谣言或传闻。古道,指古代的道路。
  • 赏析:此联表达了作者对道路平坦的赞美以及对古代文明的向往。

第四联:

  • 释义:有桥无病涉,劂功人未知。
  • 注释:有桥,指赵州桥。涉,过河。劂(ruǎn),木工工具。知,知晓。
  • 赏析:此联描绘了赵州桥的实用性以及人们对其功能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第五联:

  • 释义:朝从桥南来,暮从桥北去。
  • 注释:朝,早晨。暮,傍晚。桥南、桥北,泛指桥的两端位置。
  • 赏析:此联通过时间的流转,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忙碌和赵州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六联:

  • 释义:既去复何求,不忆来时路。
  • 赏析:此联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经历的遗忘和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变化时的心态和态度。

第七联:

  • 释义:月在桥上头,水在桥左右。
  • 注释:月在桥上头,指赵州桥横跨在水面之上,月光映照在桥面上。水在桥左右,指河水流经赵州桥两侧,形成美丽的景观。
  • 赏析:此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赵州桥的美丽和壮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第八联:

  • 释义:水月自清新,行人总孤负。
  • 赏析:此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人们忽视美景的批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第九联:

  • 释义:贪夫逐利过,志士猎名骤。
  • 赏析:此联揭示了社会中不同人群的不同追求和行为。贪夫追逐名利,志士追求名声。

第十联:

  • 释义:笑予仅冯生,甘属众庶后。
  • 赏析:此联表达了诗人自嘲的态度和谦逊的性格特点。他认为自己只是普通人中的一个普通人物,没有特殊之处。

第十一联:

  • 释义:江湖多风波,陵岳多嵯峨。
  • 赏析:此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他认为江湖和山岳都是充满生机和变化的,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欣赏。

第十二联:

  • 释义:茧足嗟何归,不如守槃薖。
  • 注释:茧足,喻指脚踏实地,不慕虚名。槃薖(pán yuàn),盘绕的样子。此处比喻安于现状,不再进取。
  • 赏析:此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思考。他认为与其追逐名利,不如安于现状,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十三联:

  • 释义:一丘我无依,守书如守陴(bǐ)。

  • 赏析:此联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和对自己事业的执着。他认为自己就像生活在一片荒地上一样,没有依靠和支撑;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责任。

  • 注释:

  • 跃龙桥:即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为单孔弧形石拱桥,跨径37.02米。因横跨洨河上而得名。建于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桥身结构精巧,造型优美,是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桥梁建筑中的珍品。

  • 先生:指贾岛。

  • 书策:指《论语》。贾岛著有《观书录》一卷。现存诗三卷。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平淡,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重词采而忌用事,读来富有情趣,历来受人称赞。有《玉溪子集》行世。

  • 康衢:康衢(kāng qú),平直宽阔的道路。这里借指平坦的道路。

  • 古道:古老的道路。这里指古代的道路。

  • 有桥无病涉:指赵州桥,因其结构稳固,便于行人通行而得名。

  • 劂(ruǎn)功人未知:意为木匠技艺高超的人不知道使用。这里指木工工具,木匠技艺高超的人不知道使用。

  • 一丘:形容隐居之地。语出《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一丘之貉”: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意是指同一种树的果实都长在土山之上,后来引申为同一类事物或相同一类人之间没有什么差别。这里比喻自己和众人一样平凡无奇,没有特殊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