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百事乖,况闻公竟逝。
撼胸来狂潮,万感倏起坠。
微生及中年,坐阅天地闭。
夷齐各求仁,巢由耻非义。
公清畏人知,大壑蓄元气。
归隐十年期,躬耕先世事。
老学烛犹明,孜孜味能至。
厌乱傥已深,一瞑遂不视。
诗句释义:
“入耳百事乖,况闻公竟逝”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听到华持庵先生去世的消息时的震惊和悲痛。 “入耳百事乖”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不顺心或令人失望。
“撼胸来狂潮,万感倏起坠” - 这里描述了一种情感上的动荡,仿佛有如狂潮般的冲击,使人们的情感突然崩溃。
“微生及中年,坐阅天地闭” - 这句话暗示了作者感到无力改变现状,只能看着世界关闭。 “微生”可能指微小的生命或微不足道的力量。
“夷齐各求仁,巢由耻非义” - 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人物的故事,强调了他们各自的道德立场和行为原则。 “夷齐”指的是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的两位仁人志士;”巢父”则指巢父,他因批评楚王而被流放。
“公清畏人知,大壑蓄元气” - 这句话赞美了华持庵先生的品德高洁,以及他深厚的内在世界和精神力量。 “大壑”指的是深不可测的深渊,比喻其内心的深度。 “元气”在这里可能是指内在的力量或精神能量。
“归隐十年期,躬耕先世事” - 描述了华持庵先生决定退隐,回归自然生活的决心和计划。 “躬耕”即亲自耕作,”先世”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时代或家族的传统。
“老学烛犹明,孜孜味能至” - 这两句表明华持庵先生的学识和智慧依然明亮,他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达到了极致。 “孜孜”意味着勤勉不懈。
“厌乱傥已深,一瞑遂不视” - 最后一句反映了华持庵先生对当前混乱局面的厌倦和疲惫。如果他感到厌烦到极点,他选择闭上眼睛不再看世界,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逃避,或是对现实的彻底放弃。
译文:
听罢华持庵先生的离世消息,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听闻他的逝去,更是让人震惊不已。就像心中掀起的狂潮一样,我感到所有的感受瞬间崩溃。我感叹自己正值中年,却无法改变世界的局势。华老先生以他的清正廉洁而闻名,他的内心深邃如同无底之渊,蕴藏着无尽的精神力量。他曾誓言归隐,远离尘嚣,过上隐居的生活。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先世的事业,他的学术之光仍然明亮,他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从未停止。面对当前的战乱,我感到深深的厌恶,已经达到了极点。如果我再继续忍受,恐怕就要选择结束这一切。
赏析:
这首挽词是一首表达对华持庵先生逝世的哀悼和缅怀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华先生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风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狂潮”、“天地闭”、“夷齐求仁”、“巢由耻非义”等,既表现了对华先生人格的尊重和敬仰,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混乱状况的不满和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