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白草枯,冬月蒸宿雾。
十里无立椔,冈阜但回互。
宝城独青青,日色上霜露。
殿门达明楼,周遭尚完固。
其外有穹碑,巍然当御路。
文自成祖为,千年系明祚。
侍卫八石人,祗肃候灵辂。
下列石兽六,森然象卤簿。
自马至狮子,两两相比附。
中间特崒嵂,有二擎天柱。
排立榛莽中,凡此皆尚具。
又有神烈山,世宗所封树。
卧碑自崇祯,禁约烦圣谕。
石大故不毁,文字犹可句。
至于土木工,俱已亡其素。
东陵在殿左,先时懿文祔。
云有𣪫二层,去门可百步。
正殿门有五,天子升自阼。
门内庑三十,左右以次布。
门外设两厨,右殿上所驻。
祠署并宫监,羊房暨酒库。
以至各廨宇,并及诸宅务。
东西二红门,四十五巡铺。
一一费搜寻,涉目仍迷瞀。
山后更萧条,兵牧所屯聚。
洞然见铭石,崩出常王墓。

《孝陵图》是一首描绘孝陵的古诗,诗中细腻地描绘了孝陵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历史背景。下面将根据诗句逐一释义:

  1. 钟山白草枯:描述了钟山地区冬季的景象,草木已经干枯。钟山是南京的著名景区,以其苍翠的植被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而闻名。这里的自然景色在冬天呈现出一种荒凉之美,与古人笔下的“白草寒烟”相呼应,增添了一份凄清之感。
  2. 冬月蒸宿雾:描绘了冬日夜晚的雾气,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种景象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想象,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欣赏。
  3. 十里无立椔:意指距离十分遥远,无法看到任何直立的树木或建筑物。这里可能是指孝陵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强调了其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赞美和向往。
  4. 冈阜但回互:描述了冈阜之间的交错排列,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形状。这种地貌特征使得孝陵周边的地形更加丰富多变,也为诗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想象空间。
  5. 宝城独青青:指代的是孝陵的主要建筑群——宝城,这座城墙因长期受到保护和维护而保持着青翠的颜色。宝城的存在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缅怀先人的神圣场所。
  6. 殿门达明楼:描绘了通往孝陵正殿的门通向明楼的场景。明楼可能是孝陵的一个重要建筑,象征着皇家的权力和尊严。诗人通过描述这一场景,展现了孝陵作为国家象征的重要性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7. 其外有穹碑:指的是孝陵外部的一座巨大的石制碑文。碑文通常记录着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重要信息,是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诗人提到这座碑文,可能是在赞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8. 文自成祖为:提到了明朝的成祖朱棣,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朱棣通过修建孝陵,展示了自己对先辈的尊敬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诗人通过提及这位历史人物,可能是在强调孝陵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9. 千年系明祚:表达了孝陵与明朝历史的紧密联系,意味着孝陵不仅是一个墓地,更是明朝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孝陵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思考,让人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历史感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