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牢户中,日长苦迢遰。
四季皆惨悽,六时自钳釱。
三伏有煎熬,八寒无代替。
有日天苍凉,无风气阴曀。
晷短方偃息,夜永又啽呓。
墙屋鼠啁啾,床第鬼排挤。
生憎日轮出,长患天门闭。
矛头岂容淅,户限何当憩。
遥遥度一日,当以一岁计。
暂看杯度别,瞥见铜人制。
二百八十日,强半彭祖世。
如此过两年,便算八百岁。

【注释】:

如此过两年:如此地度过两个年头,即活到八十岁。

兀坐牢户中,日长苦迢遰。

兀坐牢房之中,日子一天天过去,感到十分辛苦。

四季皆惨悽,六时自钳釱。

一年四季都凄凉悲惨,六个小时就如被钳制一样痛苦。

三伏有煎熬,八寒无代替。

三伏天炎热难忍,寒冬腊月寒冷刺骨,无法忍受。

有日天苍凉,无风气阴曀。

虽然有太阳的照耀,但天气却很寒冷,没有风的吹拂也见不到阳光。

晷短方偃息,夜永又啽呓。

时间过得很快,太阳就要落山了,夜晚又很长,难以入睡。

墙屋鼠啁啾,床第鬼排挤。

老鼠在墙上乱跑,床上有鬼在挤着,恐怖极了。

生憎日轮出,长患天门闭。

讨厌太阳出来,害怕天门关闭。

矛头岂容淅,户限何当憩。

矛头上怎么能容忍雨水滴下,门口怎么能休息片刻?

遥遥度一日,当以一岁计。

远远地算过一天的时间,就可以算作一年了。

暂看杯度别,瞥见铜人制。

暂时喝完酒杯告别朋友,突然看到铜人的雕像。

二百八十日,强半彭祖世。

二百八十天内,就度过了大半辈子的岁月,接近彭祖长寿的年龄。

如此过两年,便算八百岁。

如果这样活过两个年头,就能活到八百岁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为《百忧集行》之一。“百忧”指多种忧患,此诗写的就是作者因战乱而流落蜀中的遭遇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开头两句说:我像囚犯一样坐在狱中,日子过得真难过!“兀坐牢户中”,是说坐监牢的人;“日长苦迢遰”,“日长”是说日子过得很慢,“苦迢遰”是说坐监牢的人感到很苦闷、很难过。这两句是写自己身陷牢狱之苦闷心情的。

下面四句写囚徒的苦难生活,从春夏到秋冬,从白昼到黑夜,都感到难以忍受。这四句是概括叙述,用“凄”、“惨”、“热”、“寒”、“长”、“永”六个字分别表现春夏秋冬、白昼黑夜的不同感受,把囚徒的苦难写得淋漓尽致。这四句也是概括叙述,用“熬”、“钳”、“煎”、“禁”、“苦”五个字分别表示囚徒所受的磨难或痛苦,把囚徒的苦难写得具体入微。

接下来四句说:夏天有三伏天,冬天有严寒的日子,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痛苦的。“三伏有煎熬”是指炎热难耐,“八寒无代替”是指严冬难挨,这都是对囚徒的苦难生活的概括说明。这四句也是概括叙述。“三伏”与“八寒”相对应,“煎熬”与“代替”相对应,都是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囚徒的痛苦生活。

下面四句说:白天可以看见太阳的光辉,夜晚可以听到风声,但是却不能见到阳光或听到风声。这四句是进一步描绘囚徒的苦难生活。这里用了两组比喻:“有日天苍凉,无风气阴曀”是用“苍凉”、“阴霭”这两个词组形象地写出了囚徒看不到阳光、听不到风声的凄惨情景;“晷短方偃息,夜永又啽呓”是用“偃息”、“啽呓”这两个词组形象地写出了囚徒不能安睡、难以入梦的悲凉心情。这四句又是概括叙述。“天苍凉”与“阴曀”相对应,“晷短”与“方偃息”相对应,“夜永”与“啽呓”相对应,都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囚徒的痛苦生活。

下面四句进一步描写囚徒的生活状况。这四句都是概括叙述。“墙屋鼠啁啾”是用“啁啾”这个词组形象地写出了囚徒听不见老鼠叫声的凄凉情景;“床第鬼排挤”是用“排挤”这个词组形象地写出了囚徒看不见鬼影、闻不到鬼气的恐怖心情。这四句又是概括叙述。“鼠啁啾”与“鬼排挤”相对应,都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囚徒的生活状况。

下面四句描写囚徒的心理活动。这四句都是直接描写。“生憎日轮出”是用“憎”这个动词写出了囚徒厌恶太阳升起的心情;“长患天门闭”是用“患”这个动词写出了囚徒害怕天门关闭的心情。这四句是对前四句的概括说明,用“憎”、“患”两个词组分别表示囚徒厌恶太阳升起、害怕天门关闭的心情。这四句又是概括叙述。“日轮出”与“天门闭”相对应,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囚徒的心情。

最后四句是总结全文。这四句是概括叙述。“矛头岂容淅”,“矛头”是指箭镞;“淅”是指箭杆上削出的薄刃,这是说矛头岂能承受雨水淋湿?“户限何当憩”,“户限”是门框上的横木;“憩”是指停留,这里是说门户上横木怎么能休息片刻?“遥遥度一日,当以一岁计。”意思是说远远地算过一天的时间,就可以算作一年了。这四句是对前四句的概括说明,用“淅”、“憩”、“度一日”、“计一岁”等词语分别表示囚徒箭矢上削出的薄刃、门户上横木不能承受雨水淋湿的情况、囚徒远远地数一数一年的时光、囚徒计算已经活了多少个春秋等心情。这四句又是概括叙述。“矛头淅”、“户限憩”、“度一日”、“计一岁”这些词语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囚徒的心情。

每句七个字,共七十二个字。全诗语言质朴通俗。全诗用比兴手法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