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剑朝来割素鬐,金盘巳见鲙如丝。
当筵置食还三叹,为忆冲波跋浪时。
【注释】薛丈:即薛能,唐代著名诗人。大鱼:指鱼的分量很大。素鬐(qí奇):鱼的脊背。金盘:比喻贵重的餐具。鲙(kuài快):古代称切肉成丝状的烹调方法。三叹:多次叹息。
【赏析】这首诗是薛能以戏谑的口吻作答的。他先写自己收到大鱼和薛能的赠诗,然后借吃鱼自比,回忆起当年在黄河上冲浪时的情景;最后表示对薛能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平实而含蓄,用典而不露痕迹,充分体现了薛能的艺术才华。
卧剑朝来割素鬐,金盘巳见鲙如丝。
当筵置食还三叹,为忆冲波跋浪时。
【注释】薛丈:即薛能,唐代著名诗人。大鱼:指鱼的分量很大。素鬐(qí奇):鱼的脊背。金盘:比喻贵重的餐具。鲙(kuài快):古代称切肉成丝状的烹调方法。三叹:多次叹息。
【赏析】这首诗是薛能以戏谑的口吻作答的。他先写自己收到大鱼和薛能的赠诗,然后借吃鱼自比,回忆起当年在黄河上冲浪时的情景;最后表示对薛能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平实而含蓄,用典而不露痕迹,充分体现了薛能的艺术才华。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二 妖星频贯扫,白气久缠绵。 将作荒三殿,材官哭九边。 起居宫掖秘,清削御容传。 国史徵何代,三朝并一年。 诗句释义 1. 妖星频贯扫:描述天空中的不寻常现象,即“妖星”频繁地出现并扫过天空。 2. 白气久缠绵:形容天上的云气长时间地缠绕、不散去,常用来比喻某种不良情况或不幸事件持续存在。 3. 将作荒三殿:即将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注释】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四。遗诏:皇帝的死前命令。奉神宗显皇帝(徽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遵照皇帝生前的命令,在京口为徽宗服丧哭泣。 北极升遐日:即“升遐之日”,指皇帝驾崩的日子,古人常以北极星代指南极,故称帝位在天上曰“北极”。 南徐恸哭时:南徐州是当时宋朝的一个重镇,徽宗曾在此居住并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所以此处用“南徐”代徽宗。 攀髯生有愿:意指想追随皇帝的遗命而行事。有愿:有所期望。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三 在宥群方理,高居庶物新。 天为摧丑虏,地不爱金银。 杨柳深宫月,梧桐别院春。 升平多故事,载笔询遗民。 【赏析】: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七言律诗组。此诗组以挽词形式表达了对神宗遗诏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去世的惋惜之情。全诗共六句,每句都紧扣主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根据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太妊胎而教”意思是说:我怀胎之时即受母亲的教导,“甘盘学后臣”意思是说:我学习了甘盘那样的贤后为臣之道,“营斋尝念母”意思是说:我营建斋室时常怀念母亲,“步祷为忧民”意思是说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午枕眠方足:午时休息,睡眠刚刚满足,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充足。 - 晴窗曝未终:天气晴朗,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但尚未彻底晒干。 - 忽吹新白发:春风突然吹拂带来了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 知是旧春风:似乎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春天。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一: - "九月十一日" 指的是诗歌发表的日期。 - "次固镇驿" 是指诗人在途中的住宿站。 - "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说明这是一系列关于哀悼皇帝的句子。 - "其一" 指第一首,也就是本诗的第一部分。 2. 御极恩方布,登遐诏巳刊: - "御极" 是指皇帝即位。 - "恩方布"
《渡江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京江南北路,不到十馀年: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位于京南,距离京城只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并不长,因此不到十年。 - 岁月看如此,风波意眇然: 岁月如同眼前的这条道路,虽然不长,但是经历的风波和变化却很大。这里的“意眇然”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浮生催渡客,宦况钓鱼船: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敬地赋挽词四首。 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 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 恸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神宗显皇帝的追怀之情。 第一联“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写的是朝廷颁发了皇帝的遗诏,人们开始按照遗诏的规定行事,皇帝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 第二联“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渡江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童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山城如画里:描述了一座山城,如同画中一般美丽。这里的“山城”指的是某座具体的城市或区域,而“如画里”则形容其景色如画一般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想象空间。 2. 一棹亦悠哉:用“一棹”指代船,意味着在江上划船也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活动。这里的“悠哉”表达了划船时的轻松和自在
九月十一日,我到达固镇驿恭听泰昌皇帝升遐的消息。在路途中感慨万分,赋诗挽词四首。其四 凭几将传命,垂衣尚视朝。 重阴才见晛,遍雨不崇朝。 德自三旬著,功难百世祧。 吾君幸有子,十六诵唐尧。 注释: 凭几将传命:倚靠在几案旁边传达命令。 垂衣尚视朝:即使身着便装也要上朝处理政务。垂衣,即穿着便装;朝,指处理政务。 重阴才见晛(yù),遍雨不崇朝:浓密的云层刚出现阳光,大雨也不持续一整天。
``` 唱断苏台杨柳枝,春愁如线又如丝。 古歌旧恨君休记,听取新翻柳絮辞。 译文: 歌声唱断了苏台的杨柳枝,春天的忧愁像细丝一样又像线一样缠绕着。过去的怨恨不要再去回想,现在听听这些新编的柳絮词来寄托哀思。 赏析: 这首词是徐于所作六首中的一首,通过对杨柳和柳絮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春天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相思之情。 词中的“唱断苏台杨柳枝”,形象地描绘出词人通过歌唱将柳树的枝条打断
送郎莫唱杨柳枝 徐于,明末清初,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柳絮词为徐于作六首》中的第二首,便以柳絮作为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厚意。 “送郎莫唱杨柳枝”开篇直入主题,以杨柳的柳絮比喻离别的场景,柳枝虽柔弱却坚韧,能承载离别的哀愁。诗人以此喻人,劝诫友人勿再唱起那令人生厌的离别歌,因其只解绾离别,更增添了别离的痛苦。 “生憎一簇更千丝”则进一步描绘柳絮的景象
白于花色软于绵,不是东风不放颠。 郎似春泥侬似絮,任他吹著也相连。 诗句释义: 1. “白于花色软于绵”:这句描述的是柳树的花朵,颜色洁白如雪,质地柔软如同棉花一样。这里用“白于”和“软于”来形容其特点,强调了柳絮的颜色和质感。 2. “不是东风不放颠”:“颠”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柳絮随风飘荡的状态,意味着柳絮被春风扬起,没有停止地飘动。这里的“不放”表达了对风力的控制
注释: 薛丈馈赠我大鱼,并且寄来两首绝句。 大鱼长而带冰脂,想见寒江出网迟。 放下筷子欢娱看,夜晚风雪老渔知。 赏析: 首句“长鱼发发带冰脂”,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大鱼的鲜美。“长”和“发发”形容鱼的长度,“带冰脂”则形容鱼肉鲜美滑嫩,仿佛带着冰雪的清甜。 第二句“想见寒江出网迟”,诗人想象着自己在寒冷的江面上捕鱼,由于天气恶劣,所以捕鱼的时间会晚一些。 第三句“放箸欢娱看一饱”,诗人放下餐具
注释:小院子里有回廊,太阳渐渐向西倾斜。两只蝴蝶在花间飞舞,相互追逐的影子让人分不清哪只是哪只。春风也爱这闲适的花草,蝴蝶又怎会去选择那棵树栖息呢? 赏析:此诗描写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景象。诗的开头两句“小院回廊日渐西,双双戏影共萋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小院子中有回廊,夕阳西斜时,两只蝴蝶在花间飞舞,它们的影子互相交错,显得模糊而迷人。 第三句“春风自爱闲花草”,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倚尽疏窗十二阑,愁肠不似带围宽。春光殢杀闲庭院,蛱蝶双飞也作团》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由白居易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诗词原文: > 倚尽疏窗十二阑,愁肠不似带围宽。 > 春光殢杀闲庭院,蛱蝶双飞也作团。 2. 注释: - “倚尽”意为完全依靠或倚靠;“阑”指栏杆。整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倚靠在栏杆上的情景。 - “不似带围宽”形容诗人的愁肠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