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诸侯拥传车,长沙子弟近何如。
空传陶侃登坛约,谁奉田畴间道书。
投笔儒生腾羽檄,辍耕野老奋耰锄。
可怜骄虏非勍敌,狼藉游魂待扫除。
【注释】
淮海诸侯拥传车:指在朝廷里担任高官的淮南和淮北地区的诸侯。传车,指传旨的车。
长沙子弟近何如:指湖南长沙一带的子弟,现在怎么样?
空传陶侃登坛约:传说陶侃当大将军时曾与桓温约定:如果两人同日生或同日死,那么谁为胜者,就在南塘种瓜。后来陶、桓二人先后逝世,但都未种成瓜,于是说:“此子可成,彼子可败。”
谁奉田畴间道书:谁奉行着田畴“居身不须务世名,居世不求令世名”的话呢?
投笔儒生腾羽檄(xí):指汉代班固《汉书·终军传》中所说的苏武使匈奴时被拘留十年,始终没有投降,后被释放归汉,班超劝他要像苏武那样“投笔从戎”,以报国恩;又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其中有“士皆投笔”的故事。羽檄,古代用于传达军事消息的文书。
辍耕野老奋耰(yáo)锄(chú):意思是说,那些曾经放下农具而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如今又拿起锄头继续耕种了。
可怜骄虏非勍敌,狼藉游魂待扫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那些骄横的敌人并非真正的敌人,他们就像一群游荡无主的鬼魂,等待着我们去消灭他们。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之一,是一组杂感诗,共八首。第一首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思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第二首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大治、万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以及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第三首借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第四首则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黑暗腐败的现实不满。第五首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第六首则抒发了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第七首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大治、万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以及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第八首抒发了作者希望天下大治、万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以及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的译文是:淮南、淮北一带的诸侯们拥着传车的威风,长沙一带的子弟们,现在怎么样?
只是空传陶侃登上坛约的事情,谁能信奉田畴间的道书呢?
那些曾经放下农具而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如今又拿起锄头继续耕种了。
那些骄横的敌人并不是真正的敌人,他们就像一群游荡无主的鬼魂,等待着我们去消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