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此地是琴台,小院题诗閟绿苔。
妆阁正临流水曲,镜奁偏向远山开。
印馀屐齿生芳草,行处香尘度早梅。
日暮碧云殊有意,故应曾伴美人来。

横山汪氏书楼

人言此地是琴台,小院题诗閟绿苔。

妆阁正临流水曲,镜奁偏向远山开。

印馀屐齿生芳草,行处香尘度早梅。

日暮碧云殊有意,故应曾伴美人来。

注释:

  1. 横山汪氏书楼: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一处古建筑,为汪氏家族所建,历史悠久。
  2. 人言此地是琴台:相传古代有一位琴师在此抚琴,因此被称为琴台。
  3. 小院题诗閟绿苔:小院内曾有诗人题诗于墙上,青苔已将诗句覆盖。
  4. 妆阁正临流水曲:化妆的阁楼正对着流水的曲折之处,环境优雅宜人。
  5. 镜奁偏向远山开:梳妆用的镜子被放置在远离山峰的位置,以便于观赏远处的景色。
  6. 印馀屐齿生芳草:行走时鞋底压过草地的痕迹在鞋印中显现,留下痕迹的是新长出的嫩草。
  7. 行处香尘度早梅:行走的地方留下了香气四溢的尘土,而早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绽放。
  8. 日暮碧云殊有意:傍晚时分,碧空如洗,白云悠悠,似乎有意无意地映衬着周围的景色。
  9. 故应曾伴美人来:此处应有美人曾在这里陪伴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横山汪氏书楼的美丽景色和历史底蕴。首句“人言此地是琴台”表明书楼曾是琴师抚琴之地,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接着,第二句“小院题诗閟绿苔”展示了书房内曾有人留下诗篇的场景。第三句“妆阁正临流水曲”则描绘了妆阁与流水的和谐之美。第四句“镜奁偏向远山开”则形容了妆阁与自然景观的交融。第五句“印馀屐齿生芳草”表现了人们在书楼内留下的印记,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生绿草。第六句“行处香尘度早梅”则描述了人们在书楼内行走时,脚下的香尘和早梅相互映衬的景象。最后一句“日暮碧云殊有意”表达了日暮时分,碧空如洗、白云悠悠的景象似乎有某种深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横山汪氏书楼内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宁静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