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桐花发待鸾栖,黄绶金章惜解携。
秦地通侯夸上佐,谢家司马重安西。
亭临冀阙看承露,车过峣关却屏泥。
公府家声曾不改,嘉名何必向人题。

【注释】

唐公子:指唐代的公子,这里借指唐玄宗。授:授予官职。西安郡丞:唐时设置的低级行政官。春桐花:春天开放的梧桐花。鸾栖:鸾鸟栖息的地方。黄绶金章:黄色丝带和金色印章是古代朝廷官员的标志。解携:解除携带之意。秦地通侯:在秦国做官的有名有姓的士人。夸:夸耀。上佐:高级官员。谢家司马:指西晋时的谢安。司马:官职,相当于今天的部长或省长。重安西:再次出任陕西(长安)的长官。亭临冀阙:站在皇宫前的亭子,即望京门亭。承露盘:汉宫殿中的一种铜制器物,用于盛水以供皇上饮用。承露盘常设在殿前,所以叫承露盘。车过峣关:指经过峣关,峣关位于今甘肃武山县西南。却屏泥:把车轮擦拭干净。公府:指官府,这里指京城长安的官府。家声:家族的声望。曾不改:始终没有改变。嘉名:美好的名声。向:对着。

【赏析】

《春日行》是一首描写唐玄宗对长安城繁华景象及盛世气象的咏物诗。全诗意蕴丰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流畅明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首句“春桐花发”四字,总摄全篇。春桐花发,正是长安春色最浓的时候。这一句既写了春桐花开的盛况,又暗示了长安城的繁荣富丽。

第二句“秋桐花发”,则进一步烘托了春日长安的繁盛。

第三句“黄绶金章”四字,是对长安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描绘。“黄绶金章”是皇帝授予官员的服饰,而长安城里官员多得数不清,可见其政局之稳、社会之安。

第四句“秦地通侯”四字,写长安城中有才之士众多。他们在秦地任官,都是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个个才华横溢、德高望重。这些士人个个都以能在长安为官为荣。

第五、六句写长安城外景色。“亭临冀阙看承露”,说的是站在望京门亭,望着皇宫前的承露盘,想象着皇上饮的是甘露,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而“车过峣关却屏泥”,则写出了长安城内外交通繁忙,来往车辆络绎不绝的景象。

第七、八句“公府家声曾不改,嘉名何必向人题”,则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城繁华景象及盛世气象的赞美之情。长安城作为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一直是国运昌隆的象征。长安城中的繁华,是天下人的共同财富,它不需要刻意去炫耀给别人看。而那些真正为百姓做过好事的人,他们的好名声自然会被世人所传颂,无需刻意去张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