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归渡一车遥,客舍重门尽纬萧。
机息可曾逢抱瓮,谈深不必傍参寥。
南过建业浮金濑,东去天台渡石桥。
前路逢迎知不减,羡君意气本干霄。

【注音】:

桑干归渡一车遥,客舍重门尽纬萧。

机息可曾逢抱瓮,谈深不必傍参寥。

南过建业浮金濑,东去天台渡石桥。

前路逢迎知不减,羡君意气本干霄。

【注释】:

  1. 桑干归渡:指诗人送别朋友高生佑釲南还并游会稽后,从山西返回太原的途中。
  2. 客舍重门:旅店的重门,即大门。
  3. 机息可曾:指时机、机遇是否能够把握。
  4. 抱瓮:指农夫用陶罐来装水。
  5. 参寥:指佛教禅宗人物,这里指与僧人交往的朋友。
  6. 浮金濑:指位于安徽芜湖市的黄金口水库。
  7. 天台:指浙江天台山,为佛教名山之一。
  8. 乘石桥:指从天台山前往宁波的天童寺的石桥。
  9. 遇迎:指相遇或相逢。
    【赏析】:
    《送高生佑釲南还并游会稽和曹侍郎韵》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送别友人为题,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桑干归渡一车遥,客舍重门尽纬萧。”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桑干河是一条流经山西的河流,诗人从山西出发回太原的途中,经过桑干河时,看到河水宽阔,船只众多,仿佛在遥远的天边一样。而客舍重门则是指旅店的大门,诗人在离开客舍时,看到了门外挂着风萧瑟瑟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桑干河和客舍大门的描述,营造了一幅壮阔而又寂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和不舍。
    我们来看第二句:“机息可曾逢抱瓮,谈深不必傍参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机会把握的感慨。机息可以指时机、机遇,也可以理解为机缘。诗人在这里用“抱瓮”和“参寥”两个典故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抱瓮是一种勤劳的生活态度,而参寥则是佛家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机遇和修行的态度。他并不追求功利,只是希望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等待时机的到来。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我们来看第三句:“南过建业浮金濑,东去天台渡石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南下和北上的行程。建业指的是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而天台则是佛教名山之一。这两地分别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自己的行程,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我们来看第四句:“前路逢迎知不减,羡君意气本干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羡慕之情。逢迎可以理解为相逢或相遇,意味着诗人和友人在未来的道路上会有更多的相遇和重逢的机会。而意气则是指人的志向和气概,干霄则是指直上云霄,形容志向远大。诗人在这里赞美友人的志向和气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我们来看第五句:“前路逢迎知不减,羡君意气本干霄。”这句诗与第四句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的“前路逢迎”是指未来的道路中会遇到更多的相遇和重逢的机会,而“干霄”则是指直上云霄,形容志向远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为题,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