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生卒年:1330-1400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生卒年:1330-1400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 诗篇解析 1. 诗句:“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提剑:拿起剑。咸阳:秦朝都城。扶桑:传说中的神木名,这里代指太阳。) 2. 译文:汉高祖刘邦挥舞着剑进入咸阳,炽热的红色光芒照亮了天空。 3. 关键词注释:咸阳,古都名,秦朝都城;炎炎,形容火势旺盛;红日,太阳;升扶桑
``` 诗句:一日,抗遣人候祜。祜问曰:「陆将军安否?」 译文:一天,陆抗派人去问候羊祜的身体状况。 诗句:来人曰:「主帅卧病数日未出。」 译文:来的人说:“主将卧病已经好几天了。” 诗句:祜曰:「料彼之病,与我相同。吾已合成熟药在此,可送与服之。」 译文:羊祜说:“我估计他的病情和我一样,我这里已经有可以治疗的药物,送给他服用吧。” 诗句:众将曰:「羊祜乃是吾敌也,此药必非良药。」 译文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的第一百二十回,主题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下面是对每一行诗的逐句解释,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 注释:曹操、孙权、刘备等三位英雄各自展现自己的才能,占据了各自的领域。 - 赏析:这一句描述了当时三足鼎立的局面,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领地。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 - 注释:曹操控制了朝廷,并善于使用文官武将。 - 赏析
【解析】 1. 陆抗,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2. 羊祜是晋武帝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以“不伐无功”的高尚品德,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3. 贾充,字公闾,西晋开国元勋、重臣。 4. 司马炎:即晋武帝。西晋开国皇帝。 5. “诏都督羊祜率兵拒之,俟其国中有变,乘势攻取,东吴反掌可得也”,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6. 陆抗:东吴将领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二十回 ·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译文: 却说晋都督杜预,出兵江陵,命牙将周旨引水手八百人,乘小舟暗渡长江,夜袭乐乡。他们多立旌旗于山林之处,并日放炮擂鼓,夜则举火照明。杜预领兵成功渡过长江,伏兵于巴山。次日,杜预领军水陆并发。前哨报道:“吴主派遣伍延出陆路,陆景出水路,孙歆为先锋,三路来迎。”杜预率军迎战。孙歆船已到,两军初交,杜预即退
``` 三国演义 第一百二十回 ·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于是东吴四州八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榖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人,皆归大晋。 大事已定,出榜安民,尽封府库仓廪。次日,陶浚兵不战自溃。琅琊王司马胄并王戎大兵皆至;见王浚成了大功,心中欣喜。次日,杜预亦至,大犒三军,开仓赈济吴民,于是吴民安堵
诗句释义 - "早有消息报入东吴。": 东吴收到了某种重要消息,这个消息对吴主孙皓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 "吴主皓大惊,急召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滕修,计议退兵之策。": 孙皓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慌,急忙召集了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和司空滕修来商讨退兵的策略。 - "悌奏曰:「可令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迎敌杜预;骠骑将军孙歆进兵拒夏口等处军马。」": 张悌上奏建议
```markdown 三国演义 第一百二十回 ·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诗句 杜预巴山建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 已拼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 译文 杜预在巴山建立了大旗,江东的张悌忠于国家至死不渝。 他已经竭尽全力,但南方的江山已尽失,不忍心苟且偷生辜负了国家的知遇之恩。 关键词注释 - 杜预: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善于用兵著称。 - 巴山:指今天的四川一带
诗歌逐句释义: - 王浚楼船下益州:西晋将领王浚乘坐战舰离开益州,象征着他的强大和迅速的行动。这里的“益州”指当时的蜀地,位于现在的四川一带。王濬作为晋益州刺史,他的行动代表着晋朝的军事扩张。 - 金陵王气黯然收:在古代,“金陵”是指今天的南京,它是东吴的都城,有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这里用“王气”来形容南京的重要性,当王浚的舰队抵达时,曾经显赫一时的金陵王气瞬间消失,象征着东吴的覆灭。
【解析】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结合诗句内容理解诗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来赏析。“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的意思是:在受禅台前雾气升腾,石头城下的江水平静如镜。“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的意思是:陈留归命于我,安居享乐,享受王侯公爵的尊荣。“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
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菏泽市钜野县)人,字元之。 出身清寒,世代务农。 从小发愤求学,五岁能诗。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西元九八三年)进士,授成武县主簿,尝于《吾志》诗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 」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迁知长洲县。 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应中书试,擢右拾遗、直史馆,旋以《端拱箴》谏皇宫之奢。 次年迁知制诰。 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
唐潭州临湘人,字信本,一字少信。 欧阳纥子。 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 唐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善书,初学王羲之,而险劲过之,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 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与裴矩、陈叔达合撰《艺文类聚》。 有碑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