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九日登山》。下面是对每一行的注释和赏析:

  •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译文】陶渊明归隐后,不再追逐世俗的名利。
    【赏析】此处“渊明”指的是晋代的诗人陶渊明,他的归隐生活代表了对世俗生活的远离。”不与世相逐”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译文】因为没有酒中的佳肴,所以只好偶尔担任本州的行政长官。
    【赏析】这里的“杯中物”通常指美酒或美食,陶渊明因为没有这些,就只得偶尔做官。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译文】因此我邀请了一位穿着白衣的人,一起笑着品尝着菊花。
    【赏析】这里“白衣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友人,他们一同赏菊饮酒,享受秋日的宁静。

  •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译文】我自己来此却不得志,白白浪费了重阳节的时光。
    【赏析】“重阳节”在中国是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诗人在这里表达出自己对节日的无奈和失落。

  •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译文】我的车驾被何俊发(名字不详)拦停,我们就约定在城东南见面。
    【赏析】这句可能反映了诗人与某人的偶然相遇和一段有趣的故事。

  •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译文】我们筑起了土堆,仿佛听到了山的回声,俯瞰着宛城的河流。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建造山丘,并从高处俯瞰城市的景象,充满了诗意。

  •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译文】胡人吹起玉制的笛子,越女弹奏着像霜一样的丝弦。
    【赏析】这两句展现了当时音乐文化的繁荣,不同地区的乐器和演奏技巧都得到了展示。

  •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译文】我自己创作了华丽的服装,这些美好的事物无法用语言来完全描述。
    【赏析】这里“英王胄”可能是诗人的一种自我表现,通过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译文】红色的鲤鱼跳到了琴高的山上,白色的乌龟沿着冯夷的路径游动。
    【赏析】这里“琴高”和“冯夷”都是传说中的神仙,诗人以神话传说来增添诗意。

  •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译文】那些仙境的人们好像真的存在一样,他们在遥远的地方对我表示敬意。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感,以及与远方神秘世界的连接。

  •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译文】自古以来追求高尚境界的人,现在还有几人能做到?
    【赏析】这是对古代文人追求高洁品质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译文】我在沧洲违背了以前的诺言,明天还可以等待。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承诺和希望。

  •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译文】连绵的山峰像是惊涛骇浪,汇聚成一片浩渺的海面。
    【赏析】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比作海浪,形象地描绘了山脉的壮观和气势。

  •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译文】挥动衣袖挥洒自如,沉醉不知身在何处。
    【赏析】这句描绘了诗人自由自在、畅饮畅谈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当下生活的享受和放纵。

  •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译文】大家唱歌送行,我随着歌声舞动起来,动作杂乱无章。
    【赏析】这句体现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和诗人欢快的心情。

  •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译文】宾客们随着飘落的叶子散开,我的帽子也随风飘扬。
    【赏析】这里描绘了自然景象和宾客们的离去,给人一种秋天离别的伤感。

  •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译文】分别之后,我又登上这座平台,希望永远怀念你。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共度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