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烦恼茫然非是一,虽复非一亦非多。
若能照知其本际,即是真身卢舍那。
入于微尘亦无碍,无碍体寂遍娑婆。
凡圣两途非二处,生死涅盘常共和。
虽复强立名和字,只个爱痴真佛陀。
般若深空智非智,以无心意制众魔。
馀既诚心学此术,聊抽拙抱作斯歌。
行路难,路难心性实极宽。
贪欲本来常寂灭,智者于此可盘桓。

诗句翻译与赏析

第1-3行

君不见烦恼茫然非是一,虽复非一亦非多。
如果能明白其本质的真相,就是真正的自我(卢舍那)。
进入微小尘界也不会有障碍,无障碍的本性覆盖着娑婆世界。
凡圣两途并非完全不同,生死涅槃常是相互交织的。
虽然人们强加给它们的名字和字词,但这只是对爱痴真佛的称呼。
般若智慧深入空性,并不是智或愚,而是以无心意来控制众多魔障。
既然我已经诚心学习这种技术,我就抽出拙劣的技艺创作了这首诗。

注释:

  • 君不见: 表示感叹,指出所讨论的主题。
  • 烦恼茫然非是一: 烦恼看似复杂多样,实则只有一个核心。
  • 虽复非一亦非多: 尽管烦恼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只有一个根源。
  • 若能照知其本际: 如果能够认识到它的本质或根本状态。
  • 即是真身卢舍那: 这是真正存在的本体,即佛的真身。
  • 入于微尘亦无碍: 即使是微小的尘埃也不受其影响。
  • 无碍体寂遍娑婆: 没有障碍的体悟使心境平静并遍及所有地方。
  • 凡圣两途非二处: 凡夫与圣人的道路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
  • 生死涅盘常共和: 生与死、涅槃与轮回经常是相互交织的。
  • 虽复强立名和字: 尽管人们为它命名,但这只是表面的标签。
  • 只个爱痴真佛陀: 只有对爱的痴迷才是真正佛陀的本质。
  • 般若深空智非智: 般若智慧不是关于智力的,而是对空性的深刻洞察。
  • 以无心意制众魔: 通过无我的心境,可以控制所有的邪灵和障碍。
  • 馀既诚心学此术: 我现在已经全心全意地研究这种方法。
  • 聊抽拙抱作斯歌: 姑且用笨拙的方式表达我的想法,创作了这首歌。

第4-6行

行路难,路难心性实极宽。
贪欲本来常寂灭,智者于此可盘桓。

注释:

  • 行路难: 形容人生旅途充满挑战和困难。
  • 心性实极宽: 内心非常广阔,能够容纳很多东西。
  • 贪欲本来常寂灭: 欲望原本就应该是平和的,不会带来痛苦。
  • 智者于此可盘桓: 明智的人可以在这些困境中找到休息的地方。

第7-10行

能知者同知无异,不知者自迷不自知。
若能明照见诸相,是名正法中之妙。
如来真实义,究竟空无边处。
一切众生皆具足,唯愿众生皆成佛。

注释:

  • 能知者同知无异: 知道真相的人与其他人的看法相同。
  • 不知者自迷不自知: 不了解真相的人会迷失自己,无法认识到真实的情况。
  • 若能明照见诸相: 如果能够清楚地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 是名正法中之妙: 这是佛法中至高无上的智慧。
  • 如来真实义: 佛的真正意义在于他的无分别性和慈悲。
  • 究竟空无边处: 达到彻底空的状态,无边无际。
  • 一切众生皆具足: 所有的生命都有佛性,都值得修行成佛。
  • 唯愿众生皆成佛: 我只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真谛的探索和理解,强调了真理的普遍性和超越性质。诗人通过对比凡夫和圣人的道路,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修行的重要性。诗中还涉及了对般若智慧的颂扬,认为它能够超越表面的文字和标签,触及更深层的真理。最后,诗以对所有众生的慈悲愿望结束,体现了诗人的普渡众生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宗教情感,是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