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子孙。
或儿妇。
衣食恩怜须遍布。
丈夫慈善性恬和。
儿女娇痴轻诫谕。
【注释】
普劝:普遍地劝告,劝导。四众:佛教指出家人和在家男女。依教修行:按照戒律修行。
黄昏戌:古代以黄昏为戌时,即傍晚时分。
或子孙:有的子女成家立业,有的儿子、孙子等。
或儿妇:有的儿媳、孙媳等。
衣食恩怜须遍布:对于子女、儿媳的衣食供养要广泛施舍。
丈夫慈善性恬和:丈夫应慈祥仁爱,性情温和。
儿女娇痴轻诫谕:对子女的娇惯和宠爱要适度加以告诫。
【赏析】
此诗首二句点明题意。“普劝四众”是说佛祖对所有众生普遍地劝告,要他们依照佛陀的教导去修行。“黄昏戌”是说在日暮黄昏的时候,也就是傍晚时分。“十二时”是说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这两句是说佛祖普遍地劝告所有的众生,要在昼夜不分的时刻中修行。
三句至五句写佛祖对不同身份的人所采取的态度。“或子孙”是说佛祖对待自己的子孙、后代的态度;“或儿妇”是说佛祖对待自己的儿媳、妻子的态度;“衣食恩怜须遍布”是说对于自己的子孙、儿媳、妻子的衣食供养,要广泛施舍给他们。佛祖的这种态度,表现了慈悲的心肠,体现了佛门的宽容精神。
六句到八句写佛祖对自己丈夫的态度。“丈夫慈善性恬和”是说佛祖对自己的丈夫(即出家的僧侣)要求其仁慈宽厚,性情温和。“儿女娇痴轻诫谕”是说佛祖对自己的儿女(在家居士)要求其娇生惯养,不要过于宠爱,对他们要适当加以告诫。佛祖的这些态度,反映了他对家庭内部关系的处理是十分慎重和细腻的。
末联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是对前面各句的总结。“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是说佛祖对所有众生普遍地劝告,要他们依照戒律去修行。“黄昏戌”是说在日暮黄昏的时候,也就是傍晚时分。“十二时”是说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这两句是说佛祖普遍地劝告所有的众生,要在昼夜不分的时刻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