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markdown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回想起从前午桥上的宴会,座中尽是英勇豪迈的英雄豪杰。月光从长长的河流静静流淌过去,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在杏花的稀疏影子下,吹奏笛子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天边放亮。二十多年如同一场梦,虽然我依然在这里,但内心的震惊难以言表。我悠闲地登上小阁楼,观看着雨后的晴朗天空。古往今来,发生了多少事情,直到深夜三更,渔民还在唱歌。
注释
- 午桥:桥名,位于洛阳县南十里外。
- 长沟:水流如长河般逝去。
- 杏花疏影:指庭院中的杏树和柳树。
- 二十余年如一梦: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仿佛过了二十多年,实际上可能只有几年。
- 此身虽在堪惊:即便自己仍然健在,内心也感到震惊。
- 闲登小阁看新晴:闲暇时登上小楼欣赏雨后的新晴天。
- 古今多少事:指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情。
- 渔唱起三更:渔民在夜晚开始唱歌,声音传到三更天。
赏析
这首词是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通过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词中通过回忆昔日的宴会和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感慨。此外,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宋代词坛的经典之作。
诗曰:”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译文:”回忆起当年午桥上的欢聚,座中都是英雄豪杰。月亮悄悄流过长长的河道,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在杏花的稀疏光影之中,吹笛声一直延续到天明。”
注释:”午桥”,即洛阳南郊的一座桥;”豪英”,指的是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长沟流水”,形容时间的流逝;”无声”,暗喻岁月的静好而无声息的变化。”杏花疏影”,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春天的阳光下,杏树下的影子显得朦胧而美丽。”笛声”和”天明”,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悠扬的氛围。
赏析:”这首词是陈与义晚年所作,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时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