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少年游 · 润州作,代人寄远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注释:

  • 少年游: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润州作:在润州的所作。
  • 代人寄远:代替他人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飞雪似杨花:形容雪花像杨花一样轻盈飘洒。
  • 今春尽:今年的春天已经结束。
  • 杨花似雪:比喻雪花轻飘如杨花。
  • 犹不见还家:仍然看不到回家的人。

译文:
去年我们在这里分别,在杭州城外,下着飞雪仿佛是漫天的杨花。今年春天过去,杨花又像雪花一样飞舞,但我仍然没有看到你回家。
对着酒杯卷起窗帘邀请明亮的月光,风露透过窗纱轻轻拂过。恰似嫦娥怜爱成双的燕子,分明照亮,映照在斜斜的画梁之上。

赏析:
此词通过对比“飞雪”和“杨花”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去年的分别之地——杭州城外,雪花纷飞,宛如杨花般细腻轻柔,而今年春天已过,雪花依旧未止,但未见归来之人,表达了词人的无尽等待与期盼。

“今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的忧愁,春天已尽,然而相思之情却如杨花般无法停歇,更添了一份无奈。词人以“犹不见还家”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牵挂,以及对团聚的强烈渴望。

最后两句“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则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中嫦娥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月亮被比喻为嫦娥,她怜顾成双的燕子,使得月光能够照亮斜斜的画梁,象征着远方亲人的陪伴与关爱。这种浪漫而深情的想象,使得全词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愁。同时,词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