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是宋代词人张炎所写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逐句的解读和翻译:

高阳台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诗句解释:

  • “修竹凝妆”:形容竹子修长挺拔,宛如女子化妆一般美丽动人。
  • “垂杨驻马”:形容杨柳随风摇曳,好像马匹被挽留一般。
  • “凭阑浅画成图”:站在栏杆上,眼前所见如同一幅画一样美丽。这里的“浅画”指的是简单的描画,而“成图”则是指眼前的景色如同一幅完整的图画。
  • “山色谁题”:询问是谁为这山色题写了名字。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欣赏和赞叹。
  • “楼前有雁斜书”:描述在楼前看到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翔的景象。
  • “东风紧送斜阳下”:描写风正劲地将夕阳送到了天际。
  • “弄旧寒、晚酒醒余”:暗示着作者因为天气变冷而感到寒冷,同时也表达了饮酒后身体的疲惫。
  • “自消凝”:自己感到有些忧郁、烦闷。
  • “能几花前”:指在花儿面前能有多久?这里的“花前”指的是赏花的时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顿老相如”:比喻自己的年纪大了,像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那样。
  • “伤春不在高楼上”:表示春天的伤感并不存在于高楼之上,而是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灯前攲枕”:形容在灯光下斜倚枕头,可能是为了休息或思考。
  • “雨外熏炉”:形容在室外冒着雨的环境中,点燃了熏香炉。
  • “舣游船”:停泊游船。
  • “临流可奈清臞”:面对流水时,不禁感到自己变得瘦弱不堪。这里的“清臞”形容人的体形消瘦。
  • “飞红”:落花飘飞的样子。
  • “西湖底”:指西湖里水波荡漾的地方。
  • “搅翠澜”:搅动绿色的湖面波浪。
  • “总是愁鱼”:所有的鱼儿都因愁绪而显得忧郁。
  • “莫重来、吹尽香绵”:不要再次来到这地方,让春风吹散了所有的香气。
  • “泪满平芜”:眼泪充满了原野。这里的“平芜”指的是广阔的田野。

译文:
修长的竹子像是美女的妆容,垂杨树就像美人驻立。我独自站在栏杆旁,看着眼前的景色,就像一幅简单的画作。山的颜色由谁题写呢?楼前有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翔。东风吹得正劲,把夕阳送向地平线。旧时的寒冷还在心头,喝酒后身体感到疲惫。独自一人在花前,感叹时间流逝太快,仿佛回到了司马相如的时代。伤春之情不在高楼之上,而是在灯火下斜倚枕头,雨外熏炉。怕停船游历,看着清澈的湖水也感到自己变得瘦弱。飞花若是落在西湖的水底,就会搅动湖面波光粼粼。不要再来了,让春风吹散了所有的香气。泪水洒满了原野。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通过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绪。整首词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以及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