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诗词原文

擘蟹醉题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注释与赏析:

诗意解析

  1.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描述螃蟹的外观特征,半壳和双螯分别指螃蟹的钳子部分,颜色分别是黄色和紫色。这里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图像,让人联想到螃蟹的形象。
  2. “风流浑是芦花”:形容螃蟹的风度或气质,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仿佛它本身就如同芦花一样飘逸脱俗。这里的”风流”指的是螃蟹的优雅姿态或行为举止。
  3. “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表达对秋天的景色以及与季节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感慨或怀念。在这里,作者可能想表达的是对于秋天的到来,他开始感受到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4. “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通过比喻手法,将螃蟹比作玉石和金子,赞美其美丽和高贵。同时,表达了螃蟹难以承受寒冷的月光和沙滩,可能是在描绘螃蟹的脆弱或不易持久。
  5. “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这句话中“橙香”可能是指橘子或橙子的气味,而“左手”通常指代诗歌。这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写诗来抒发情感,或者认为只有通过写诗才能表达出这种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6.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这里描述了诗人曾经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或心境,可能是战争或艰苦的环境。”草泥”可能是指草地或泥沼,而”行郭索”可能是指行走在狭窄的道路上。”横戈曾怒”则可能是指手持武器的愤怒或不满。
  7. “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鲈鱼的赞赏和对其独特风味的认同。然而,诗人认为这种风味并不如自己所拥有的特质。
  8. “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这句诗描绘了一种饮酒赏景的情景,可能是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漂泊和不确定性。”江湖梦”可能是指对江湖生活的向往或回忆。
  9. “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可能是在反思自己的命运或责任。诗人可能在质疑自己的存在是否真的有意义,或者在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译文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赏析

《满庭芳》作为一首词赋体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与深厚的艺术表现力。这首诗以螃蟹为题,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能力,更通过螃蟹这一形象,隐喻人生的多重境界与情感体验。

首句“半壳含黄,双螯擘紫”,便已勾画出了螃蟹形象的鲜明特点。其中“半壳含黄”暗示螃蟹的肉质鲜美;“双螯擘紫”则描绘出螃蟹钳子的威猛与力量感。这样的描绘不仅使螃蟹形象跃然纸上,更增添了几分生动性和趣味性。

接下来的句子“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背景。这里的“秋老”既点明了时间的背景,又暗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感慨与思索。而“谁了酒生涯”则表达了对生命流转、岁月无情的感叹之情。这种抒情方式既富有哲理性,又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进一步地,诗人通过对螃蟹外形的描绘与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态度。从“玉质金相如许”到“怎消受明月寒沙”,再到“橙香也”,每一个词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意蕴与情感。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表现力,更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味与美感。

最后两句“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则将读者带入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反思。这种历史的回望与现实的反思使得整首诗歌更具深度与广度,同时也更加引人深思。

这首《满庭芳》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探讨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