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
醉乡曲米为春。荆州富贵中人。肯入芗林净社,玉山屡倒芳茵。
《清平乐·奉酬韩叔夏》
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醉乡曲米为春。荆州富贵中人。肯入芗林净社,玉山屡倒芳茵。
注释:
- 薄情风雨:无情地风雨。
- 断送花何许:花被无情的风雨所摧残,不知去向。
- 一夜清香无觅处:一夜之间,花香无处可寻。
- 却返云窗月户:反而回到了云窗月户,即回到室内。
- 醉乡曲米为春:用醉乡曲来形容春天的美好,米象征着食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荆州富贵中人:指那些生活在荆州,享受着富贵生活的人们。
- 肯入芗林净社:愿意进入芳香的树林,追求心灵的清净。
- 玉山屡倒芳茵:玉山经常倾倒在芬芳的草地上。
赏析:
此诗以“奉酬韩叔夏”为题,表达了诗人对韩叔夏的敬仰之情。首句“薄情风雨”,暗含了对韩叔夏的不羁与洒脱态度的赞赏。接着通过“一夜清香无觅处”描绘出一幅风雨过后,花朵凋零、无人赏识的画面,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也反映了他对世事无常的认识与感慨。
第二句“却返云窗月户”,则转换了主题,将焦点转向室内,暗示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超脱,以及回归内心世界的向往。第三句“醉乡曲米为春”和第四句“荆州富贵中人”分别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个人身份,展现了他的豪放性格和对生活的热情。最后两句“肯入芗林净社,玉山屡倒芳茵”,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渴望远离世俗的繁华,寻求心灵上的宁静与纯粹。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