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飘红,莲房肥露,枕席嫩凉先到。帘外蟾华如扫。枝上啼鸦催晓。
秋风又送潘郎老。小窗明、疏萤浅照。登高送远惆怅,白发至今未了。
【注释】
枫叶飘红:秋天叶子由绿转红。莲房肥露:莲花开放。枕席嫩凉先到:夏天刚过去,秋天的清凉就先到了。
帘外蟾华如扫:月光皎洁如同被风吹落的花瓣。枝上啼鸦催晓:乌鸦叫唤声催人早起。
秋风又送潘郎老:秋风中,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岁渐长的形象。潘郎:指年轻英俊的男子,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年轻时的形象。
小窗明、疏萤浅照:在小窗户前,微弱的灯光下,萤火虫的光斑显得格外明亮,给房间增添了几分幽静的氛围。
登高送远惆怅:登上高处,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惆怅之情。
白发至今未了:尽管岁月流逝,但作者的头发却依然如故,没有变白,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夜怀人的七言绝句。首句“倾杯令”点出诗题。全篇描写深秋月夜,一个思妇倚楼望远,愁肠千结的情景。起句“枫叶飘红,莲房肥露,枕席嫩凉先到”,是极尽渲染之能事,勾勒出一个秋色满眼、清寒入骨的深秋夜景。
次句“帘外蟾华如扫”,以明月喻人。“蟾”即月亮,“华”指花,这里特指月华。月华洁白如霜,洒满帘外,使帘幕也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仿佛被月光扫去了一般。“枝上啼鸦催晓”,则是写晨鸡报晓,打破了夜的沉寂,使人从沉思中惊醒。“催晓”一词,既写出了晨光破晓的音响,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令人感叹不已。
三、四两句紧承前二句而来,“枝上啼鸦催晓”“秋声呜咽”相间,构成一种急促的节奏,与“帘外蟾华如扫”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出环境的清冷与寂静。这种环境氛围与人物心情的契合,为下面抒情蓄势。
五、六句“秋风又送潘郎老”,“潘郎”指年轻的男子。诗人似乎在秋风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逝去、容颜苍老的形象。这不仅是对自己青春流逝的感伤,更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七、八句“小窗明、疏萤浅照”,则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独自倚窗而坐,面对着窗外微弱的灯光和闪烁的萤火虫,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寂寞和思念。这里的“登高送远”并非实指,而是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亲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白发至今未了”,则将整首诗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人用“白发”这一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亲人思念的深沉情感。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深秋月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亲人思念的深沉情感。同时,诗歌中还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