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湿不鲜,白雁寒更哀。
何由穿雨屐,一登宋王台。
眷予良友生,南山安在哉。
行将北湖鬓,投老照清淮。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宋:指宋代的诗人苏轼。曾元矩:即苏轼的朋友曾几。吕少冯:指吕祖谦,是当时有名的理学家。何由:何处,如何。雨屐:雨鞋,因雨鞋防滑,故又称雨靴或雨履。眷:依恋,留恋。良友:好朋友。安:岂。行将:将要。投老:指年老。清淮:指长江。
【赏析】
以写秋景、怀友情和伤时忧国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开头四句写诗人过宋遇雨,寄诗给友人曾元矩,并先寄诗给吕少冯的情景。黄菊被雨水打湿不鲜亮,大雁因为天气寒冷而显得更加哀愁。这两句既写出了秋日景色的特点,又渲染出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四句写诗人在宋王台上徘徊的情景。他思念着好友曾元矩,但曾元矩却隐居南山,无法相见。诗人不禁感叹道:“南山安在哉!”这里既是对友人的一种呼唤,也是对自己年华易逝的一种感慨。最后四句则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年华逝去的无奈。他想到自己即将老去,却仍要像当年那样在江上漂泊,不禁感到悲凉和无奈。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其中蕴含的感情却是深沉而复杂的。它既有对友情的怀念,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