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注释】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攻:钻研。

3.长成:成年后。

4.猛虎卧荒丘:比喻有才略的人隐处深山或民间。

5.忍受:容忍。

6.刺文双颊:指被贬官。刺是刻的意思,文指文字。

7.配在江州:贬谪到江州。

8.血染浔阳江口:意谓以死报国。

【赏析】

这首词写诗人的生平遭遇和壮志未酬的愤懑心情。上片写其少年时期就致力于经史之学,并练就了一副好本领;下片写他因政治原因而遭贬谪,但壮心不已,表示要待机报仇雪恨。全篇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奸臣陷害自己的不满,以及对报国雪耻、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这首词是一首咏叹自己一生遭遇的词。上片写其少怀壮志,立志报国。“自幼曾攻经史”,表明他从小刻苦攻读经、史、子、集等各类经典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成亦有权谋”,则表明他长大后,也善于用权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两句,化用了汉代贾复的故事。据《后汉书.贾复传》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当皇帝后,有一次骑马经过茂林,看到一条赤兔马跑得飞快,便问是谁骑来的。侍从回答说,这是大司马邓禹的坐骑,因为邓禹年轻时曾在野地里休息,一匹赤兔马跑进他的帐篷,他便骑上了它。后来邓禹做了宰相,还把赤兔马送给了刘秀。刘秀感慨地说:“这匹马真像当年的贾复呀!”“猛虎”喻指贾复,“卧荒丘”喻指自己长期隐居不仕。“潜伏爪牙忍受”则是说,自己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暗中积蓄力量,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两句,是说因为自己曾经在政治上犯过错误,所以现在被贬官到了遥远的江州。“刺文双颊”,是说自己脸上的两个伤疤,都是被人用锥子刺成的。“那堪配在江州”,则表明自己被贬谪到这里,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情啊!“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两句,则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如果将来有机会报了这个冤仇,一定要让鲜血洒遍浔阳江畔!

这首词通过描写自己少年时期的抱负,中年时期的失意和晚年时的雄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激情。其中既有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既有对奸臣陷害自己的不满,也有对报国雪耻、建功立业的渴望;既表现了他的高洁品质,也反映了他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高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