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高会,忆当时宾主,风流云散。今日紫阳峰顶上,人望旌旗天半。万叠红蕖,千层黄菊,照耀成飞观。西风浩荡,碧天斜去双雁。
遥想健笔淋漓,龙蛇落纸,妙句高张翰。笼日轻霞横数抹,绿水金波相间。目寄宣平,神追师道,归棹摇星汉。城中万户,烛光香雾交贯。

【注释】

龙山: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是东晋谢安与王羲之等40多位文人雅集的场所。紫阳峰:即紫阳峰顶。唐玄宗开元间曾建亭于其上。人望旌旗天半:指当时孟浩然的名声高过皇帝,使旌旗飘扬到天边。万叠:层层叠叠。红蕖(qú):荷花别称。黄菊:菊花别称。照耀:形容色彩鲜明。成飞观:指如飞的彩云。西风浩荡:秋风萧瑟。双雁:指雁群。凌厉而疾,故名双雁。

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飞动有力。落纸:落在纸上。翰:古代一种长毛笔。笼日:形容霞光四射。轻霞横数抹:指晚霞的颜色。横数抹:横七竖八地散布。绿水金波:形容水面碧绿清澈见底,波面闪烁金光。相间:互相映衬。目寄宣平,神追师道:以眼寄望宣城,以心追寻老师陶渊明。宣平:陶渊明曾任宣城太守。陶渊明有《归去来辞》一文,文中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此句意为作者希望友人也能有陶渊明那种闲适的生活情趣,能像陶渊明那样逍遥自在。城中万户,烛光香雾交贯:城中万家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香气扑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对朋友的勉励和祝愿,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情。全篇构思新颖,立意高远,风格飘逸俊爽,语言清新明快,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首联写孟浩然与自己当年相聚的情景,并点出时间地点。“龙山高会”,表明是一次盛大的集会;“宾主风流”,“客主”即主人客人,“风流”是文雅洒脱的意思;“云散”,“云”比喻人。“紫阳峰顶”是当时的一个胜地;“人望旌旗天半”,意思是人望旗帜在天空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年的聚会盛况。

颔联写现在的景色。“万叠红蕖”,“千层黄花”描写了眼前的秋景,同时暗示着秋天已到了深秋时节。“照耀成飞观”,用拟人的手法,把秋菊比作彩云飞向高处的亭台楼阁,形象生动。

颈联由眼前之景过渡到想象之景。“遥想”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古人与自己相比,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豪感。“健笔淋漓”,形容文笔刚健有力;“龙蛇落纸”,形容书法笔势飞动有力。“妙句高张翰”,意思是说,他的文章就像张翰一样高超,能写出精妙绝伦的文章。“笼日轻霞横数抹,绿水金波相间。”这两句写晚霞,用词十分贴切,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尾联由眼前之景过渡到想象之景。“目寄宣平”,意思是以眼传情,以眼寄望,希望友人也像陶渊明那样闲适自在;“神追师道”,意思是以心追寻老师陶渊明的风范,也就是陶渊明所提倡的一种清高脱俗的生活情趣和不慕权贵的精神境界。“归棹摇星汉”,意思是说诗人自己也希望像陶渊明那样逍遥自在,远离尘世烦扰。

这首送别诗写得清新明快,格调高远。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深切祝愿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遣词造句自然流畅,音韵和谐悦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