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伊不住。船在蓝桥路。别语未甘听,更拟问、而今是去。门前杨柳,几日转西风,将行色,欲留心,忽忽城头鼓。
一番幽会,只觉添愁绪。邂逅却相逢。又还有、此时欢否。临岐把酒,莫惜十分斟,尊前月,月中人,明夜知何处。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碧玉歌”、“碧云曲”。双调,一百零九字。上片四十六字,下片五十九字。上下片各分六句,两平韵。

想伊不住:思念她不能自已。伊,她;住,止。

船在蓝桥路:指在蓝桥驿的路上。

别语未甘听:告别的话语还未忍心听。

更拟问:还打算问。

而今是去:如今就要离去。

门前杨柳:泛指门前的柳树。

几日转西风:经过几天后,西风又吹起来了。

将行色:准备出行。

欲留心:想要留意。

忽忽城头鼓:忽然听到城外传来战鼓声。

一番幽会:一次幽雅的会见。

添愁绪:增添了忧愁的情绪。

邂逅却相逢(hòu zhàng ruò cōng):偶然相遇。

还有:还有。

此时欢否:此刻欢愉吗?

临岐把酒:在岔路口饮酒饯行。

莫惜十分斟:不要吝惜美酒一杯地饮。

尊前月,月中人:酒杯前的人和天上的月亮。

明夜知何处:不知明天夜晚在哪里。

赏析:

这首词写离别之情,抒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苦,语言质朴而感情真挚细腻。

起首二句,点明题旨:“想伊不住。”伊,指所思之人。“船在蓝桥路”,是说离人远去的所在。“别语未甘听”,意谓依依不舍,不忍听其离别之言。“更拟问”两句,写主人公对即将离去的情人的深情厚意,言虽再问,但决意已定,不再迟疑。此为第一层。

第三句承上启下,接写主人公对即将别离的情人的无限依恋之情。“门前杨柳”,“几日转西风”,是说杨柳已经长高许多,而西风也已吹了好几天,都暗示着行人将要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这两句既写出了杨柳、西风的特征,又暗示了行人即将远去的时间和原因。这两句与上文遥相对应,是全诗的总纲,也是全词的感情基调。此为第二层。

第四句承上启下,转入正题:“将行色,欲留心。”这里“行色”,犹言“出行”或“外出”;“欲留心”,即“要留意”或“要留心”。这是说:我准备出门了,可心里还放不下你。此为第三层。以下数句,进一步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忽忽城头鼓”,是说突然听到城外传来战鼓声。城头上击鼓,是古代行军打仗的信号,这里用以代指战争,说明征夫将要去前线打仗,有家难回。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一番幽会”,是说这一次幽雅的会见,只是徒然增添我的忧愁罢了。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词的主旨。这一层是第四层。“邂逅却相逢”,是说在岔路口遇到他,又和他见面了。“又还有”,是说这次相逢,还有别的欢乐吗?“临岐把酒”,是在岔路口送别的时候,举杯饮酒来饯行。这两句是写离别时的依依惜别的场面。“莫惜十分斟”,是说你不要吝惜美酒一杯地与我共饮。这一句是第五层,也是全词的最后一层。“尊前月”“月中人”,是写樽前明月与人相映成趣,暗喻双方虽然不能长相厮守,但彼此的心灵可以相通。末句“明夜知何处”,是说不知道明天夜晚在什么地方相见。“知”是知道的意思;“何处”,指哪里能相见。这两句是写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之情。

这首词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现的是一首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爱情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