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绕梅花酒不空,齿牙牢在莫欺翁。恨无飞雪青松畔,却放疏花翠叶中。
冰作骨,玉为容,常年宫额鬓云松。直须烂醉烧银烛,横笛难堪一再风。
病绕梅花酒不空。齿牙牢在莫欺翁。恨无飞雪青松畔,却放疏花翠叶中。冰作骨,玉为容。当年宫额鬓云松。直须烂醉烧银烛,横笛难堪一再风。
【注释】
- “病绕”:形容身体不适,难以承受寒冷或疼痛。
- “齿牙”:这里指牙齿坚固,比喻身体健康。
- “莫欺翁”:不要欺骗老人家。
- “飞雪”:形容雪花飞舞的景象,常用来描绘冬天的景色。
- “青松畔”:指青松树下。
- “疏花”:稀疏开放的花朵。
- “冰作骨”:比喻坚强如冰。
- “玉为容”:比喻容貌美好如玉。
- “宫额”:古代帝王宫殿前额上的装饰物,这里指皇宫。
- “鬓云松”:形容头发像松树一样浓密、乌黑。
- “烂醉”:极度醉酒。
- “横笛”:横吹的笛子。
- “再三风”:风吹不断,形容声音悠长。
【赏析】
辛弃疾此词以梅花自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健康状态的担忧和自我调节的态度。上片写梅花盛开,但因身体不佳,未能尽情欣赏;下片则通过对比赞美梅花的高洁,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的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的矛盾。
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梅花傲寒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而诗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却让这份美丽难以完全展现。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敏感与关注,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词中的“冰作骨,玉为容”形象地比喻了梅花的坚强与美丽,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和美感。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通过自我反思传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们对于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这首词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作品,通过梅花这一主题,展现了辛弃疾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的一扇窗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译文】
身体不适,无法尽情欣赏梅花的美;尽管如此,我仍要强颜欢笑,不要被这些小病所迷惑。可惜啊,我没有能够在青松树下,欣赏那些洁白无瑕的飞雪般的梅花;只能从远处观看它们稀疏开放,如同翠绿叶片中的花朵。这些梅花仿佛冰一般冷峻,玉一般润泽,它们曾经装饰过皇宫的屋檐,让我想起了那年华似云的头发。我必须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时光,用烂醉的方式庆祝,然后吹一曲横笛,让它在春风中一遍又一遍地回荡。
【赏析】
此词表达了辛弃疾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上阕描述了梅花的美丽及其带来的不便——由于生病,诗人未能充分领略其风采。下阕则通过对比赞美梅花的高洁,表达了对健康的重视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诗中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景象,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然而,由于诗人身体的不适,他未能充分体验这份美丽,反而增添了一份无奈与遗憾。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进一步来说,“冰作骨,玉为容”一句,形象地将梅花比作冰一般的冷峻和玉一般的润泽,这不仅是对梅花外观特征的生动描绘,更是对其内在品质的高度赞扬。梅花以其独特的姿态和香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坚贞不屈、高洁纯净的精神风貌。因此,这句诗不仅是对梅花美丽外貌的赞美,更是对其精神内涵的诠释。
通过对皇宫檐角和鬓云松的描述,词人进一步拓展了对梅花意象的想象空间,使其超越了具体的形象,成为一种永恒的美的象征。这样的写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此词通过对梅花的细腻刻画和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力,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