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一堂真石室。空庭更与添突兀。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谁夜持山去难觅。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琅玕无数碧。风流不数平泉物。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语言的基本能力。赏析时,注意从炼字、用典、修辞等方面考虑。
①“见说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据《元丰九域志》,岷峨二山,岷山在成都西二十里,峨眉山在彭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此处指岷山之巅的积雪,经年累月,化为山石,故有“千古雪”之叹。
②“君家右史老泉公”:老泉公是苏洵的号,他曾任秘书丞,世称“老泉先生”。这里泛指眉山李参政。
③“千金费尽勤收拾”: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曾作记文以自述其遭遇。此句化用苏轼“文章憎命达”(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句。
④“一堂真石室”,堂:指书堂,书堂内壁挂满了石碑。石室:石刻文字的室内。
⑤“空庭更与添突兀”,“突兀”原指峰峦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石壁陡峭。
⑥“记当时”三句:苏轼在《东坡纪年录》中记载:“余于熙宁元年(1068)十月三日,至眉山,始见玉局观。”
⑦“野老时逢山鬼泣”:野老,即作者自己。“山鬼泣”,暗写诗人对眉山的思念之情。
⑧“谁夜持山去难觅”:《元丰九域志》载:“玉局观,在眉山县东二十五里。……相传唐天宝中,道士刘海蟾得仙去,留一白石在山中。后唐明宗赐号曰‘天柱’。宋真宗封为‘玉局观’。”
⑨“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明光殿,在今眉山县西南三十里。“岩岩立”形容岩石高大耸立。
⑩“琅玕无数碧”:琅玕,美玉的意思。“玉树”,比喻才华横溢的人。
⑪“风流不数平泉物”:平泉,汉中山孝王刘胜所居,因名其宅曰“平泉”,又名“安乐”。这里借指苏轼。苏轼曾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⑫“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佛犹存抱大琴;忆昔同为问起居,而今各向东西南。欲凭危栏望乡国,北风吹雁泪满衣。我生何事归种地?乡里儿童好赋诗:提壶沽酒非关客,几处狂歌豪放词: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答案】
【注释】
①见说:据说。岷峨:岷山和峨眉山。千年雪:形容积雪如雪。
②都作:全化作。山上石:指山中的石头。
③君家:你的家中。右史:古代官名,主修国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档案馆馆长或国家文化部长。
④千金:代指大量的金钱。勤:勤勉,勤劳。
⑤一堂:指书堂内壁。真石室:真石刻的文字。
⑥空庭:空空的书堂庭院。添:增添,添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⑦记当时:回忆当年。
⑧野老:自称。山鬼泣: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魂,哭于山野之间。
⑨谁夜:什么时候。持:携带。
⑩有人:指自己。明光:宫殿名称。这里是眉山玉局观的别称。玉阶:皇帝的台阶,这里指皇宫。
⑪琅𫄓:美玉。无数:许多。碧:青色。
⑫须倩:需要借助、依靠。子云:即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西汉文学家。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人。
译文:
听说岷峨山顶的雪,全都化作了山上的石头。你家中那位老泉公,把大量的金钱都花在收藏石碑上了。一间真正的石室,在空空的院子里又增添了一座突兀的山峰。回想当年在长编院当编辑的日子,每天看着那些云雾缭绕的文章,心情就像这被云雾笼罩的石室一样。
野老人偶尔会碰上山神哭泣,谁又能知道夜晚带着山去的人在哪里呢?有人像当年扬雄那样进入明光殿,玉阶之下岩石矗立不动。我多么想再写一首诗啊,但可惜没有李白那样的才华和杨雄那样的文采来帮助我写出更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