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西江月 · 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译文:
在八万四千个偈语之后,还有谁能说出妙语让人敞开胸怀?我以纫兰结佩为证,表达我们的同心。请你带着酒来,与我共饮。
我的诗句如同雕刻玉石,裁剪冰块一样精准而优美,就像高山与流水之间最知心的知己。但我的心胸中并不受任何尘埃的侵入,只怕像我这样的屈原那样独自清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赞自然之美和友情之深的词作。首句“八万四千偈后”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偈语或诗歌的数量,用以形容诗歌或歌词的数量之多。接着,诗人用“更谁妙语披襟”表达了对他人无法达到自己创作境界的感叹,即没有人能够说出与他同样精妙的话语。
接下来的“纫兰结佩有同心”,则是诗人自比为佩戴着兰花、结着佩带的恋人,意指他与友人有着共同的志趣和心声。这里的“同心”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唤取诗翁来饮”,则是一种邀请,希望诗人(诗翁)能来与他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共饮美酒。这里的“诗翁”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诗人善于诗词歌赋。
接下来的句子“镂玉裁冰著句”,形容诗人的词句像镂刻的玉石一样精美,又如裁剪的冰一般纯净无暇。这句强调了诗人作品的艺术性和纯洁性。
“高山流水知音”,则引用了《伯牙绝弦》的故事,比喻诗人的作品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会其精髓,正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般难能可贵。
最后一句“胸中不受一尘侵”,表达了诗人的心境高洁,不被世俗杂念所扰,保持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而“却怕灵均独醒”则是借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害怕自己太过清高孤傲而成为世人眼中的异类。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高雅艺术境界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