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骓路与阳台近,前度无题初借问。暖风鞭袖尽闲垂,微月帘栊曾暗认。
梅花未足凭芳信,弦语岂堪传素恨。翠眉饶似远山长,寄与此愁颦不尽。
【注释】
斑骓:马名。
阳台:古地名,在今四川宜宾市。这里借指女子的住处。
前度:以前。
暖风鞭袖:春风拂动衣袖。
微月帘栊(lóng):月光穿过帘子缝隙,照进室内。
梅花未足凭芳信:梅花虽然美丽,但是不足凭信。
弦语:琴声。
素恨:纯洁的怨恨。
翠眉:绿色的眉毛,这里借代女子的美丽。
此愁颦(nie)不尽:这无尽的忧愁,就像不能停止地皱眉一样。
【赏析】
《玉楼春》词,又名《红窗迥》,双调小令,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每上片三句,下片三句。本词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天,在南郑任上作。当时,作者与友人张元干同游秦州,途经嘉陵江畔,夜宿于阳台山下驿馆,夜深人静时,忽然想起一位歌妓,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那位歌妓的离别。“斑骓路与阳台近”,说两人分手后,自己回到阳台山,与那歌妓相会的地方很近;“前度无题初借问”,说自己上次去时,她还没有丈夫,这次回来,却问她是否已经结婚?“暖风鞭袖尽闲垂”,说自己离开时,她挥动着马鞭,好像在告别的样子;“微月帘栊曾暗认”,说自己回来时,她透过帘子缝隙,好像在辨认我的身影。这几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两人的别情。“暖风鞭袖”二句,写自己的离愁别绪。“暖风鞭袖”是实写,“微月帘栊”是虚写。“微月帘栊”,既暗示了自己归来的时间,又暗示了自己归来的心情:既有点高兴,又有些许惆怅。“微月”一词,用得极好,它不仅点出了时间和季节,而且渲染了气氛。而“暗认”则更增加了一种朦胧感,使人感到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过片两句,写那歌妓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梅花未足凭芳信”,说自己回来时,看到她正在对着盛开的梅花出神,但那只是徒劳而已;“弦语岂堪传素恨”,“弦语”是琴声。“素恨”是纯洁的怨恨。“岂堪”是哪里承受得了的意思。“素恨”二句,既表现了她对自己的思念,也表现了自己的无奈心情。“梅花”二字用得好,梅花虽然美丽,但是不足作为信物,可见她对自己的感情是多么深。“弦语”二字也很巧妙,琴声虽美,但不能传述心中的怨恨。
换头两句,写自己对她的思念之情。“翠眉饶似远山长”,说我每次见到她,总觉得她的眉毛长得像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寄与此愁颦不尽”,说我把自己的忧愁都寄托在她那深深的眉梢上了。这两句,把对方和自己的感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翠眉”二字,既是对方对自己的印象描写,又是自己对她的感情的写照,“翠眉”和“远山”都是比喻,都是用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寄与此愁颦不尽”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情,又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相思之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深怀念。
全词以离别为线索,通过对歌妓的回忆,表现了自己对她的怀念、思念和同情。通过回忆往事,来表达对歌妓的感情,这是词中常用的手法。全词语言流畅自然,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