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晓楼台,斜阳渡口,凉腋新声初到。占断清阴,随意自成宫调。看取次、颤引薰风,想无奈、露餐清饱。有时如、柔袅𥱧丝,忽如笙咽转娇妙。
谁知忧怨极处,轻把宫妆蜕了,飞吟枝杪。耳畔如今,凄感又添多少。愁绪正、萦绕妆台,怎更禁、被他相恼。送残音、立尽黄昏,月明深院悄。
【注释】
霁晓楼台,斜阳渡口,凉腋新声初到。占断清阴,随意自成宫调。看取次、颤引薰风,想无奈、露餐清饱。有时如、柔袅𥱧丝,忽如笙咽转娇妙。
霁:雨后放晴。
绮罗香:指《浣溪沙》词中咏春景的“绮陌春光”。
霁晓楼台,斜阳渡口:即“晓楼台”和“斜阳渡口”。“霁”,雨后天晴。“楼台”,泛指楼阁。“渡口”,水路码头,这里指渡口。
“看取次、颤引薰风”,是说在楼台上欣赏着清风徐徐吹来。“取次”,犹言随意,任其自然地。“颤引”,轻轻地吹拂。“薰风”,春风,这里借指清凉的春风。
“想无奈、露餐清饱”,意思是想得开,也无可奈何,只能享受清新凉爽的露水。
“有时如、柔袅𥱧丝,忽如笙咽转娇妙”,意思是时而像柔软的柳枝一样随风摇曳(柔袅),时而又像乐器中的笙管发出的声音那样娇媚动听。“𥱧丝”,柳枝。“笙”,古代一种簧管乐器,这里借指音乐。“娇妙”,形容声音美妙动人。
谁知忧怨极处,轻把宫妆蜕了,飞吟枝杪。
谁知:哪里知道。“宫妆”,宫廷妇女的化妆。“蜕”,脱落,这里指去掉妆容的意思。“飞吟”,象飞鸟鸣叫那样婉转悦耳的歌唱。
“耳畔如今,凄感又添多少”,意思是如今听到耳畔,凄凉之感又增加了许多。
愁绪正、萦绕妆台,怎更禁、被他相恼。
“愁绪”,指心中的愁苦和不快情绪。“萦绕”,缠绕。“妆台”,梳妆台,这里是诗人自己用来寄托感情的地方。“他”,指代前面所提到的“宫妆”“飞吟”。
“送残音、立尽黄昏,月明深院悄。”
这首诗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与孤独以及对往昔幸福时光的回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倾诉,展现了一个女性在面对生活变故时的心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