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南楼,云低东阁。枝头不见南飞鹊。姮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
天易阴晴,人多哀乐。从来此事难凭度。匆匆又是隔年期,且烧银烛酬高酌。
【注释】
南楼、东阁:均为指代月亮的名词。南楼、东阁都是月夜登高之处。
姮(hénɡ)娥:即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之神。
何事:为什么。
年时约:指一年一度的中秋之约。
天易阴晴:天气变化无常。
凭度:推测。
匆匆:匆忙的样子。
隔年期:隔年的中秋节。
【赏析】
此词作于元丰八年(西元一〇八五年)中秋之夜,作者在徐州任知州期间所作。当时作者刚由杭州调任徐州,心情郁闷,因此写下了这首《踏莎行》。
上片“雾失南楼,云低东阁”二句写景,描写中秋月色之美。“南楼”、“东阁”是月夜中登高望远之地,而此时却笼罩着一层薄雾和淡淡的云彩,以致难以看到天上的明月。这两句以浓淡不同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朦胧清幽的中秋月夜图,烘托出诗人的孤寂情怀。
下片“枝头不见南飞鹊”三句写人,描写中秋月圆之夜人世凄凉的景象。“南飞鹊”是指喜鹊,古人认为喜鹊能报喜,故常把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但这里却用一个“不见”字写出了喜鹊不再来月宫报信的可悲局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由于嫦娥奔月而中断,所以喜鹊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飞到枝头来欢叫。“姮娥何事太多情”,这句是对上句的进一步反诘,表达了对嫦娥多情的怨恨和不满。因为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的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宫中,从此与人间断绝了往来。
“今宵故误年时约”二句写人事,描写中秋月圆之夜人情冷暖的现实生活。“天易阴晴,人多哀乐”,意思是说:天象的变化无常,人们的感情也各不相同;自古至今,人情冷暖,悲欢离合,总是不断发生。这里的“哀乐”一词既是实写人间的悲喜,也是虚喻人之感情的起伏不定。“从来此事难凭度”一句则表明:自古以来这样的世事很难用常理来揣测。“凭度”一词既表现了对世间变幻莫测的感慨,又流露出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无奈和困惑。
最后一句“匆匆又是隔年期,且烧银烛酬高酌”。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它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概括和升华,又为全词增添了一层深意。“匆匆”二字表现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珍惜之情;“隔年期”则意味着中秋之约又要到来,但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因此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且烧银烛酬高酌”一句则表明:在这特殊的时刻里,诗人要借酒浇愁,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欢乐时光。整首词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色、抒发诗人对亲情的思念之情以及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奈之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