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初鼓,天街上、渐渐行人声悄。半窗风月,一枕新凉,睡熟不知天晓。最是家山千里,远劳归梦,待说离情难觉。觉来时,帘外数声啼鸟。
谁道。为甚新来消瘦,底事恹恹烦恼。不是悲花,非干病酒,有个离肠难扫。怅望江南,天际白云飞处,念我高堂人老。寸草心,朝夕怎宽怀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首先,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其手法和语言特点。
“城头初鼓”一句,点明时间是破晓时分;“天街上、渐渐行人声悄”,描绘了清晨街市的寂静景象。诗人用“渐”字,写出了街市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半窗风月,一枕新凉,睡熟不知天晓。”这三句写自己入梦前的情景:夜深人静,诗人正倚着窗子,在月光下凝望,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几声鸟啼,他不觉进入了梦乡。
“最是家山千里,遥劳归梦,待说离情难觉。”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自己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思乡之苦。
“觉来时,帘外数声啼鸟。”诗人醒来后,听到窗外传来几声鸟儿的叫声,不禁又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故乡,更增加了他的思乡之情。
“谁道”一句,诗人反问自己,为什么最近变得如此消瘦呢?“底事恹恹烦恼?不是悲花,非干病酒,有个离肠难扫。”诗人反问自己,为什么我最近变得如此消瘦呢?不是悲花,不是因为生病喝酒,而是因为有离别的愁肠难以排遣。这几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怅望江南,天际白云飞处,念我高堂人老。”这几句诗,诗人以“怅望江南”开篇,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结尾的“念我高堂人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乡之情。同时,这几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迈父母的感情。
“寸草心,朝夕怎宽怀抱?”这两句诗,诗人用“寸草心”比喻自己的孝心,表达了他对父母的孝顺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父母的感情。
【答案】
译文:
城头上响起了第一遍钟声,天街上慢慢走着行人,渐渐地行人声消失了。半窗风月,一枕清寒,睡熟不知道天已大亮。最令人痛心的是我家乡千里之外,远在异乡梦中,还要诉说别离的伤感。醒来时,听到几声鸟儿的啼叫。
谁道我最近消瘦了呢? 到底什么事让我这么烦闷? 不是因为悲花, 不是因为生病喝酒, 只是有离别的愁肠难以排遣。怅望江南, 天际白云飞处, 想到我高堂上的父母年事已高。寸草之心, 早晚如何宽释自己的怀抱?
注释:
①城头(城上): 城上的城楼。②天街: 指京城的大街。③渐渐: 逐渐地。④新凉: 清爽。⑤离梦: 离开家乡在外作客或远行的梦。⑥底事: 什么事情。⑦厌恹: 心情烦闷。⑧离肠: 离别的忧思。⑨怅望: 因有所感触而叹息遥望。⑩寸草心: 比喻孝心如小草一样微小而柔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