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遂独坐,今晨已别离。
同此良宵中,秋意各自知。
滟滟潮与汐,来往亦何为。
嗟尔扁舟子,何时老藩篱。
【注释】
九日:古代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风俗。这里指重阳节,也指九月九日。
遂:于是。
已:已经。
同此:共同。良宵:美好的夜晚。
秋意:秋天的特征。
滟滟潮汐,来往亦何为:意思是说,这潮涨潮落,来来回回,有什么意义呢?
扁舟子:小舟上的人。
藩篱:篱笆,这里指篱笆外的篱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送人时写的。诗人通过写送别时的景物描写及对朋友的劝慰,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和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首句“今夕遂独坐”,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在今天晚上。“遂”字表明这是一次意料之中的送别。第二句“今晨已别离”,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是在早晨,即在出发前,而不是在途中。“已”字表明这是一次早行的离别,所以诗人没有像往常那样,等到天黑以后才开始送别的仪式。两句一前一后,既点明了送别的场合,又突出了送别的时间,使送别这一特定的时刻和环境被渲染得更加鲜明突出。
第三、四句“同此良宵中,秋意各自知”,写诗人和送别的人在相同的美好夜晚里分别,但各自的感受不同,心情各异。“良宵”一词,既表明了送别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夜晚,又表明了送别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即重阳节的夜晚。这样,不仅使诗句显得十分贴切自然,而且使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感情,正是由于诗人与送别者在此时此刻的共同感受而引起的。最后一句“滟滟潮与汐,往来亦何为?”是说,那潮涨潮落,来来往往,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象;虚写则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人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使读者受到启迪。
整首诗语言平白如话,却能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