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本合居岩岭。聊问支郎分半境。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
注释:
山人本合居岩岭,聊问支郎分半境。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陆游的《玉楼春·青镇僧舍作》中的一首。全诗通过对青山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山人本合居岩岭”,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这里的“山人”指的是隐士或山林中的高人,他们通常喜欢居住在山岩之中,远离尘世纷扰。而“岩岭”指的是险峻的山峰,象征着隐士们的生活环境和追求。这里用“本合居岩岭”来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能够像山人一样,过上宁静、闲适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聊问支郎分半境,残年藜杖与纶巾”,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往情景。支郎指的是僧人的尊号,这里可能是诗人对僧人的尊称。“分半境”则是指僧人分给诗人一半的领地,这暗示了诗人与僧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或友谊。而“残年藜杖与纶巾”则是形容诗人晚年生活的状态,藜杖是古代的一种手杖,纶巾是古代的一种头巾,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晚年生活简朴、清贫。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之心。
第三句“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则转向描写僧人的日常活动和他的饮食喜好。“呼儿汲水添茶鼎”描绘了僧人为僧人烹煮茶水的温馨场景,这既是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同时,“甘胜吴山山下井”则表明僧人饮用的山泉水胜过了其他地方的水,这既反映了山泉的甘甜,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两句既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细节,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则转向对诗人自己生活状态的感慨。“一瓯清露一炉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静谧和淡然,仿佛他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周围充满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而“偏觉平生今日永”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凡生活的喜爱和珍惜,他觉得自己在这样一个平静、美好的环境中度过一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往情景、描述僧人的生活细节以及表达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欣赏之情。